一、背景情况
清远地处北纬24度附近,毗邻粤港澳大湾区、山林众多、水资源丰富、生态条件好,为农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五指毛桃素有“南方人参”之称,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的功效,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某农业(清远市)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营范围有中草药种植、购销;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等,目前主要种植、加工和销售五指毛桃及相关产品。
受外部经济环境和自身转型发展影响,企业融资需求凸显,在传统金融模式下,该企业存在以下三大融资痛点:
1.信用评估空白之难。查询企业征信报告发现,该企业未办理过银行信贷业务,是典型的“信用白户”。因此,交通银行缺乏对该企业信用评估的测算依据,难以通过传统信贷方式为其提供融资支持。
2.财务报表规范之弱。作为农业型企业,财务报表存在科目简化、票据不完整,与下游客户主要通过个人账户结算,且不要求开票,税务数据少等问题。此外,企业固定资产少,主要资产为应收账款和存货,两者占总资产比重达80%,难以满足传统抵押贷款准入要求。
3.经营周期错配之困。据了解,企业种植五指毛桃,该作物生产周期长,产量及销售额等受天气、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回款周期长,但上游供应商通常要求现货现款,付款周期短,而且存在农产品销售收入时段集中情形,这种上下游收付款周期不匹配导致企业资金流紧张。
为此,企业虽成立十余年,因规模较小、日常付款小而散,虽不断寻求金融机构助力,但受限于企业规模小、抵押物不足且为“信用白户”的现状,且所属行业也非新兴经济、行业地位也非优质客户群体,传统授信无法迅速匹配其金融需求,企业发展面临资金瓶颈。
二、主要做法
2025年10月,交通银行清远分行客户经理了解到该企业情况后,立即上门与其进行深入沟通,实地走访参观了企业种植基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针对该企业面临的规模较小、融资渠道窄、抵押物不足等难点痛点,交通银行清远分行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的指导意见,适配授信方案和金融产品,具体做法如下:
1.交通银行清远分行以资金流信息平台为核心,在获得企业的授权下,采集该企业近年的银行账户资金往来数据,通过该平台对该企业的日常收支流水、上下游交易对手结算记录等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通过应收/应付账款、收款/付款金额及频率,分析判断企业资金链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前五大交易对手稳定性分析收付款情况,判断企业上下游稳定性与经营稳健性;通过合同订单、近期营收与去年同期营收比较变化,判断经营基本面等等,结合企业实际运营场景,研判其真实经营能力与还款潜力,资金流信息平台为授信额度测算、风险等级评定提供了有力审查审批支撑,有效提升了审批决策的精准度与效率。
2.针对该农业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的融资难题,我行积极联动担保公司——广东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建立“银行+担保机构”的风险共担机制。一方面,协助该企业对接担保公司的专项农业担保产品,简化担保申请材料与流程;另一方面,向担保公司分析该企业资金流信用报告等核心信息,多重手段破解了企业因缺乏传统抵押物而无法获得融资的困境。
在资金流信息平台的详实数据分析支撑下,该企业获批了95万元授信额度用于日常经营周转,截至11月已全部提款。该笔贷款的发放,缓解了企业的短期资金压力,更助力其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品质,间接带动了当地农业种植与农产品销售的协同发展,是交通银行清远分行落实五篇大文章、“乡村振兴”战略、支持服务实体经济转型的有力实践。
三、经验启示
该企业融资的成功案例,充分体现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在指导银行机构推广资金流信息平台的成效,资金流信息平台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提高融资效率上,更体现在其对风险评估的精准支持。通过挖掘和利用了普惠小微企业的资金流信用信息价值,将“无形”产业生态转化为可量化的“有形”信用资产,破解传统“三农”领域“缺抵押、缺数据”的融资难题。在确保信息安全性的前提下,资金流信息平台为银行提供了企业的账户资金情况、与同名账户资金往来、其他资金往来等全方位信息。这些信息打破了以往银企之间的信息壁垒,减少了社会信用信息差,让金融机构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预判企业季节性资金需求,从而做出更科学、更准确的审查审批决策。
未来,交通银行清远分行将继续在中国人民银行清远市分行的专业指导下,持续推动资金流信用信息应用的场景应用,积极优化信用评估机制,引导客户授权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不仅解决单个普惠小微企业的资金困境,更探索建立可复制的“一村一品”数字金融解决方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清远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