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非遗焕新’优秀项目扶持计划三年成果展暨东城区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资源对接大会”在北京市东城区举行。活动以“非遗焕新 价值共生”为主题,全面展示了三年来东城区在非遗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方面的成果。其中,京绣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创新实践,以时尚化、生活化的崭新面貌成为全场焦点。


据悉,京绣又称“宫绣”,是“燕京八绝”之一,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契丹国志》中记载,当时的燕京“锦绣组绮、精绝天下”。 “宫绣”就是因辽在燕京设立绣院而诞生的,主要是为供奉宫廷、帝王、侯爵服饰、幔帐、铺垫、卤薄仪帐等实用品,形成了独居魅力尊贵华丽的皇家风格。

在“潮起东城”主题展区,京绣以突破性的创新设计惊艳亮相。展区通过“京绣与剧装的艺术对话”“扎燕风筝的时尚转化”等展项,展现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深度融合。其中,“欢纱云纺”品牌以国家级非遗技艺代表传承人孙颖老师为总监制,通过提炼京绣纹样中的文化符号,调整宫廷色谱,并融合现代色彩体系,成功将京绣从历史服饰的单一应用领域,拓展至当代家居美学与时尚配饰领域。
京绣的创新之路并未止步于单一工艺的革新。在孙颖老师引领下,由其女儿翁翔创作的时尚京绣品牌:欢纱云纺·京绣,开创性地将京绣核心技艺与皮具、法式刺绣、盘扣、缠花等多种非遗工艺跨界融合,探索“新工艺”路径。这种多元技艺的碰撞,不仅提升了产品的艺术价值与独特性,更推动了非遗从“单打独斗”走向“百业共生”的生态重构。

“京绣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基因的活化。我们通过设计创新,让千年技艺真正融入日常生活,实现‘造福万家的生活美学’。”品牌创始人翁翔讲述,从线稿绘制到绣娘巧手扎眼、上绣棚、扫粉、选配绣线,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数千次的反复扎针与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千丝万缕的绣线,不仅勾勒出栩栩如生的立体绣品,更延续了千年工艺的匠心精神,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美学。京绣的时尚化、生活化实践,不仅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更以“文化IP”形式赋能城市更新与旅游发展。
随着“非遗焕新”计划的深入推进,东城区正构建起非遗与多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以来,东城区通过“机制焕新、产品焕新、生态焕新”三大举措,扶持114个非遗项目,推动非遗从技艺传承转向创新发展,从产品思维转向立体思维。京绣的蜕变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缩影——通过政策引导、设计赋能与跨界合作,传统技艺不仅突破了“小众传承”的局限,更成为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核心资源。
据悉,东城区未来将进一步推动非遗与科技、教育、商业等领域的跨界合作,打造更多“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场景,让千年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