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历史沿革
1.1 学校创办背景
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被提上了重要日程,国家需要大量掌握专业技能且具备教学能力的教师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建设的专业人才。
1959年,吉林省劳动厅技工学校应运而生,这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的前身。它肩负着为吉林省乃至全国培养技工教育师资的重任。学校创办之初,就怀揣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红色使命。在艰苦的条件下,学校的创办者们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国家建设的责任感,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学校创办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当时职业教育师资短缺的问题。创办者们深知,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这种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正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红色基因的源头。它从一开始就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崇高使命,为学校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红色基础。
1.2 学校发展历程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不断探索、拼搏与创新的历史。
1979年,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吉林技工师范学院,开展本科教育,隶属原国家劳动总局。这一重大转变,标志着学校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开始为国家培养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
1983年,学校划归吉林省管理并更名为吉林职业师范学院。在吉林省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完善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职业教育输送了大量优秀师资。
2000年8月,吉林省经济贸易学校并入学校,为学校带来了新的学科资源和师资力量,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办学特色。
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这一更名,不仅反映了学校在学科建设上的拓展和深化,也标志着学校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领域的地位更加稳固。
2015年8月,吉林省国际商务学校并入学校,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学校的国际视野。
在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为职业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不断探索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理念,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家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红色基因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传承和发扬。
二、红色基因的内涵
2.1 革命精神传承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自创办以来,便将革命精神深植于血脉之中。艰苦奋斗精神在这里熠熠生辉,从简陋的办学条件起步,一代代师生不畏艰难,在教学、科研等各个领域拼搏奋进,不断突破困境,推动学校发展。无私奉献精神也始终闪耀,教师们以培养人才为己任,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将知识和智慧无私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们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类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举办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这种精神的传承,不仅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更体现在学校在面对重大挑战时的坚定和果敢。凭借革命精神的支撑,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在职业教育领域不断开拓创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备革命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2.2 红色文化积淀
在长期的发展中,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形成了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校训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激励着师生不断追求卓越,为教育事业和国家发展努力奋斗。校风严谨求实,积极向上的氛围让红色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红色文化贯穿其中。红色主题文艺演出精彩纷呈,通过歌曲、舞蹈、戏剧等形式,展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红色文化展览定期举办,展示革命历史文物、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红色主题讲座和论坛也经常开展,邀请专家学者和革命前辈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让红色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代代相传,成为学校独特的文化标识。
三、红色基因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
3.1 课程教学融入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在课程教学中深度融入红色基因,开设了众多红色文化课程,如“红色经典赏析”“革命历史与精神传承”等,让学生系统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学校还将红色文化巧妙融入各学科教学内容,思政课上通过讲解革命先辈的事迹,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专业课则结合行业先模的奋斗故事,激发学生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深刻领悟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将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3.2 校园活动开展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与红色基因相关的校园活动。定期举办红色主题讲座,邀请革命前辈、专家学者来校讲述党的历史、革命故事和红色精神,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组织红色主题实践活动,如重走长征路、参观革命遗址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革命先辈的艰苦卓绝,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开展红色文化节,包括红色歌曲合唱比赛、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红色书画展览等,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和表达爱国情怀的平台,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红色基因在校园中绽放光彩。
四、红色基因对学校师生的影响
4.1 教师队伍建设
红色基因对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师队伍建设意义非凡。在政治素养方面,它让教师们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刻理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己任。在职业道德上,教师们以革命先辈为榜样,秉持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全部心血倾注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他们对待学生充满爱心,耐心解答学生疑惑,关心学生全面发展;对待科研严谨求实,不断探索创新,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种红色基因的传承,使教师队伍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4.2 学生成长成才
红色基因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作用显著。在爱国情怀培养上,学校通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和先辈事迹,激发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学生们纷纷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誓言,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在社会责任感的塑造上,红色基因让学生明白自身的使命担当,鼓励他们关注社会问题,为解决社会难题贡献力量。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红色基因中的创新精神激励着学生勇于探索、敢于突破,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挑战自我,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五、学校传承红色基因的举措
5.1 制度建设保障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传承红色基因,构建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制定了详细的红色基因传承规章制度,规范师生在教育教学、校园活动中的行为,确保红色基因传承有章可循。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对在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师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制度保障,为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让红色基因在校园里得以持续传承和发扬。
5.2 资源开发利用
学校积极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建立了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如与革命纪念馆、红色遗址合作,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红色文化。还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和师生团队,对红色历史、红色精神进行系统研究,挖掘其深刻内涵。编写红色文化教材和读物,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让红色基因更好地融入教育教学,通过这些举措,充分挖掘和利用了红色资源,为红色基因传承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平台。
六、红色基因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意义
6.1 办学方向引领
红色基因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办学方向的灯塔,指引学校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它让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学校以红色基因为导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办学方向不偏离,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6.2 学校特色塑造
红色基因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塑造特色意义重大。学校以红色基因为底色,打造具有红色底蕴的学校品牌,通过开展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建设红色文化阵地等,彰显独特的办学特色。这不仅提升了学校的辨识度,也增强了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报考,让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更具竞争力,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