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蓬勃发展的东莞,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不仅是民生底线,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今年以来,东莞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预防、康复、补偿”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将工伤预防置于前端位置,通过机制创新、精准施策与宣教融合,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工伤风险防护墙,让“平安东莞”的理念深入人心。
机制先行,织就联防联控一张网
工伤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东莞市人社、应急、住建、卫健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负责、职工参与、社会监督的工伤预防新局面。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与行动协同,推动了工伤预防的高效运行。

面对庞大的市场主体和复杂的行业风险,我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危险化学品及邮政快递等新业态等重点行业领域,实施精准化、差异化的工伤预防策略。近年来,全市围绕“四类行业三类人员”、危险化学品作业人员等关键群体,搭建线上线下培训平台,创新开展“互动与持续改善式”培训,并主动“送课进企业、进园区”,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的干扰。这一系列举措累计培训达86.87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同时,宣传阵地不断拓展,从地铁站的“超级宣传点”、公交车的流动课堂,到各大工伤定点医疗机构的LED屏持续发声;从覆盖33个镇街(园区)的百余场政策宣传活动,到线上“工伤预防宣传云平台”吸引24万人次参与,形成了立体化、全天候的宣传网络,营造出“人人关注预防、人人懂得预防”的浓厚社会氛围。
体验赋能,推动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东莞市引入“沉浸式体验”宣传教育,让工伤预防知识从“纸上”走到“身边”,真正触动职工心灵。

在常平、凤岗、石龙等镇街相继举办的工伤预防科普体验嘉年华活动,通过设置失明黑暗体验、失聪交流体验、安全帽撞击体验、模拟触电、应急救援实操等互动项目,让参与职工在高度仿真的情境中,直观感受事故伤害带来的身体不便与心理冲击。这种直击感官的体验,极具震撼力和说服力,深刻揭示了安全事故对个人、家庭和企业的巨大危害。许多职工在体验后由衷表示,今后定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把安全放在首位。活动现场同步设置的工伤保险政策与法律援助咨询区、多部门联合“一站式”服务摊位,则为职工提供了面对面的答疑解惑,将维权知识、参保流程、职业病防治、消防安全等综合服务送到职工手中。
这种“体验+咨询”的模式,不仅传授了知识和技能,更在情感上激发了职工自我保护的内生动力,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为全市的安全生产和职工健康权益保障注入了持久而深沉的力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