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聚英才,智链蓉城,以赛促产,生态成势,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重塑产业格局的浪潮中,成都再次站到聚光灯下。11月14日,百模论剑·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创新大赛颁奖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成都站)启动大会在成都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在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指导下,由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字经济专委会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联合主办,既是全国科技创新力量的集中亮相,也是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实力的全面展示。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张毅夫,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赵刚,汕头大学校长郝志峰,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副会长徐金声,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副主任李时渊,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理事长刘九如、秘书长刘御廷等重要嘉宾出席大会。
去年11月,“百模论剑”首届大赛在成都举办,吸引了超300支“AI+”团队报名参赛,涵盖了智能制造、数字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关键领域,多个成都项目展现强大实力。本届大赛在上一届的基础上全面升级,历经武汉数博会宣传,长沙、郑州、北京的城市巡回赛,总决赛再度携手成都。
总决赛现场,55个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项目激烈角逐,在11月13日全部完赛。大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5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3项。这些获奖项目不仅在技术上具有创新性,更在应用落地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获得了产业界、投资界的重点关注。
据了解,本次大赛还吸引了全国超1500名青少年参与,颁奖典礼特别为青少年组一等奖获奖选手颁奖,新生代卓越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大赛上获得展现空间。
会上,王江平以《AI赋能工业应用要优先推进高价值场景》为题作专题分享,他从AI赋能工业应用的必要性紧迫性、AI赋能工业应用要优先推进高价值场景、AI赋能工业应用路线图等角度,为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提供了方向性指引。郝志峰、赵刚分别就《百模共生,千模竞发——从数据到智能》、《人工智能发展态势与中国战略分析》进行深入解读,多个优秀参赛项目上台路演。
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是衡量产业生态活力的关键指标。本届大赛中涌现出的中科深维、灵犀智教、国科好眠等7个优质项目已与成都相关区县、产业园区及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并在此次大会上签约,还有多个项目正在洽谈。此次大会也标志着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成都站)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大赛落地提供了丰沃土壤,“百模论剑”总决赛的再次成功举办,正是成都通过赛事平台链接全国创新资源、推动项目落地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创新发展试验区,成都将人工智能产业作为重点产业链高位推动,聚焦AI三要素、四大品牌赛道、全域场景应用、全要素产业生态,构建“3+4+1+1”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稳步增长。继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实现“双千突破”后,2025年1-9月仍保持35%以上的高速增长,汇聚相关企业1155家,5家进入全国百强,8家入选省级链主企业,实现了基础、技术、应用层产业链全覆盖,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一方阵。
从“双千突破”到“产业发展新高地”,成都正以扎实的产业基础、开放的应用场景和精准的政策支持,构建“AI三要素—四大品牌赛道—场景应用—要素生态”闭环的产业生态体系。
赛事有期,创新不止,这是一次技术成果的集中展示,一次创新生态的深度滋养。展望未来,成都将继续以扎实的产业基础与丰富的应用场景,吸引全球智慧,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个更具活力、更富韧性的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正加速成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AI+”动力。(文/周俊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