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领域也是如此。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日益深入,数据要素在基层创新中呈现出需求迫切、场景多元、创新活跃的特征。然而,受算力、数据等资源共享水平影响,当前核心资源多集中于决策中枢,基层用数面临技术、服务、机制三重壁垒。
国网浙江电力实施三大举措,夯实基层用数基础资源,推动数据要素共享应用,创新数据服务管理模式,实现基层数据供得出、查得快、用得好。
向基层开放“专属空间”
基层是直面服务对象和电网设备的前沿一线,对实际业务中的核心需求有着敏锐的感知,也有丰富的数字化应用场景。2024年,国网浙江电力所属基层单位共产出高质量大数据成果68项。
在“人人光伏”的嘉兴,国网嘉兴供电公司科数部专家周宜昌研发了“光伏医生”数据产品,用于实时监测分布式光伏健康情况,有效解决了居民屋顶光伏故障及时发现难的问题。随着用户访问量的增加,原本分配给“光伏医生”的资源逐渐难以支撑平台稳定运行。
“基层单位数据应用百花齐放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资源配置与应用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国网浙江电力数字化部技术运营处专职张建松介绍,在数字化工作进程中,前期数据资源主要集中在省公司侧,地市公司能够自主使用的云资源有限,小微数据创新应用“缺乏数据空间”的情况时有发生。
实现基层算力“自治”,首先要给予地市专属算力空间。今年,国网浙江电力依托企业一体化云平台陆续完成11家地市公司专属空间部署,总共分配1987核CPU与337TB存储资源,相较原有资源扩容12倍以上。同时以不占用额外存储空间的数据视图方式,完成全量1.7万项基础数据从省公司侧回流至地市公司。
3月12日,依托专属算力空间,周宜昌向地市公司数据管理员提出了算力资源扩容申请,当天就审批通过并完成扩容,有效保障了用户体验。
“我们还建立了省地两级算力运营体系,每季度组织地市专属空间管理员开展交流培训,成功实现了算力资源的审核、分配等职责下沉。”张建松说,取数流程的简化激活了基层在数据管理与应用中的主观能动性。
驱动数据要素共享应用
今年以来,国网浙江电力协同18个专业部门,从业务视角重组源端明细数据,提炼形成742个贴近业务实际的共性数据集,并持续完善数据集的使用说明,方便基层快速查找、读懂、获取数据。
“传统的数据供给模式以数据表目录为主,数据业务化水平与基层人员的实际用数需求不匹配,导致一线人员看不懂、不会用的情况仍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取数用数效率。”张建松说,为应对这一问题,国网浙江电力推出多种便携化工具,提升一线人员取数用数的底气。
6月10日,国网安吉县供电公司客户经理徐晓庆向“AI数据经理”提问:余村村西某工厂屋顶能否加装2兆瓦光伏?“AI数据经理”通过分析工厂所在线路当前容量、年最大负荷、反向重载风险值等多维参数后,给出了“当前用户所在余村685线路可承载2兆瓦光伏”的肯定答复。
今年4月,国网浙江电力基于光明电力大模型研发并上线“AI数据经理”智能问数应用,实现用户需求数据智能推荐、异常数据治理建议智能生成等功能,为基层提供“自由问、准确答”的问数新体验,截至目前该应用已累计提供问答服务5.34万次,基层用数的个性化问题得到批量解答。
国网浙江电力还创新构建“图上查数”模式。基于电网一张图,完成站、线、变等100 余种设备多源数据的图上发布和精准映射,一站式展现“电网资源、地理位置、数据资源”多维信息。
“就像是老伙计去进修了一样,每天都在打交道的系统变得更顺手了。”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电网一张图数据管理主人宣羿说。
赋能数据价值挖掘推广
“数字化项目管理辅助支撑系统数据架构符合规范,测试通过。”11月5日,国网浙江信通公司数据架构管理专职柴林依据公司颁布的《信息系统架构督查测试流程》,认真开展新建信息系统上线前的架构审核工作。
围绕数字化项目可研、上线、验收等全周期环节,国网浙江电力将元数据、参考数据、负面数据管控要求纳入数据架构统一管理,源端系统元数据纳管率达100%,有效支撑数据资源穿透式管理,从源头避免了数据孤岛及非标准化数据的产生。
同时,该公司依托11家地市信通公司创新配置数据服务班组,并在基层供电所试点设置兼职数字化专员,以前的数据主人从数据治理单一角色转变为数据全面赋能基层复合型角色,他们有效衔接起数据要素与业务需求,相较模式建立前,基层数据治理问题响应效率提升约20%。
在10月29日举行的浙江能源数据创新应用大赛上,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创新研发的“电脉通”低压潜伏性故障智能诊断系统脱颖而出。
该系统通过捕捉因导线连接不良导致的供电首尾端异常压差数据规律,融合台区终端、智能电表及设备台账等多源数据,能够从18个维度分析并精准定位“亚健康”的线路并主动推送检修任务,让故障处置从“事后抢修”转向了“事前预防”。截至10月底,“电脉通”已成功完成预防性消缺527户,低压表前工单同比减少近40%。在国网浙江电力的推广下,目前,这一成果已广泛应用到天津、河北、山西等12家网省公司。
“我们每季度召开一次成果交流会,遴选实用性强、成效明显的基层创新成果在全省部署推广,做到一地创新、全省复用。”张建松介绍,该公司还设置了专项资金,征集并培育实用实效数据应用成果,在数字化成本项目立项中设置人工智能、电网生产、客户服务等8个基层数据应用创新赛道,为基层100余项数据创新需求提供资金保障,仅今年已落实约2000万元专项资金。
(徐梓沐、应张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