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获悉,福建籍发明家、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周初材被授予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荣誉院士称号。
据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官方网站公示,周初材1976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大田县,现任国内一家企业的首席科学家。2025年9月,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授予他荣誉院士称号。
自2005年以来,周初材面对国内小覆膜机技术依赖国外发展的局面,开始了技术创新之路。于2007年成功研发出首台国产小覆膜机,推动覆膜工艺普及化;2020年发明智能控温覆膜技术,解决了机器操作门槛高的问题;2023年开发出可徒手安装的轴承套,极大简化了设备维护流程。
至2025年8月,周初材共研发创新技术近200项,获得专利32项。他同时促进多国间科技交流,包括与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毛里求斯总统阿米娜对话。被聘为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和中非共和国在中国的科学和技术顾问。由于对小覆膜机技术领域发展的特殊贡献,周初材获得了国内外多个奖项:福建省五小创新竞赛一等奖、“岩城工匠”称号,2024年他被授予泰国王室国王勋章,2025年6月,在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上,他的发明《智能控温覆膜机的自动识别操作和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应用》和《寿命更长定位准确的节能省力手动压痕机的研究及应用》分别获得金、铜奖。
周初材院士信息(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官网)
据了解,周初材获得荣誉院士称号,是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对他个人技术成果和科学精神的高度认可,该称号属于高级别荣誉,不享有国内院士同等待遇。
近几年,国外的一些科学院及工程院所,吸纳我国从事基础研究优秀人才的案例屡见不鲜。如今,它们也在向应用技术领域成果突出的优秀人才抛出橄榄枝。周初材被授予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荣誉院士,显然属于后者。
“我能获此殊荣,得益于祖国的日渐强大。”周初材说: “一是我国愈加先进的全产业链工业体系,让我在研发过程中很多大胆想法,能变为现实,才能取得这些成果。二是国家的综合影响力,让世界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我们这些技术研发人员,才会成为国外科学院所的发展对象。”
公开资料表明,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是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国家级综合性科研机构,其前身为1954年成立的吉尔吉斯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科学院。该机构聚焦信息技术、资源利用、民族文化研究等领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并推动中亚地区学术领域的发展。现任院长为卡纳特别克·阿布德拉赫马托夫院士,其在地震工程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近年来,该机构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并与中国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在医疗技术、历史研究、地震监测等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并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