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新干这片土地上,时间的流逝,是以酒糟的沉淀来计算的。
这里的故事,少了些喧嚣,多了份沉寂。从1953年的江西新干酿酒厂,到1992年更名“江西赣酒酒厂”,再到今天,七十多年的光阴里,赣酒像一位沉默的守拙者,遵循着自然的节律,一遍遍重复着古老的工序。若非一场突如其来的官司,这份沉寂,或许还将继续。
深巷之香,非遗技艺的七十年默守
赣酒的魂,深扎在3600年前新干大洋洲的酿酒历史中。它的肉体与骨骼,则是被誉为酱酒灵魂的“12987”大曲坤沙工艺。这不是一句宣传口号,而是年复一年的实践:
端午制曲:少女踩出中间高、四边低的“菊花曲”,捕捉盛夏最活跃的微生物。
重阳下沙:顺应天时,投下第一轮糯高粱,开启一年的酿造周期。
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每一道工序都苛刻到极致,方得基酒。
五年坛储:新酒辛辣,唯有在陶坛中静卧,与空气微呼吸,才能变得醇和。
这一切,在2025年得到了官方的加冕——“赣酒酿造技艺”被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瓶“活”着的、可以饮用的文化遗产。
诉状如钟,唤醒沉睡的“江南茅台”
历史的转折,常在不经意间。茅台的诉状,如同一记洪钟,猛然惊醒了沉睡的酒林,也让全国消费者的目光,瞬间聚焦于这瓶长期被低估的“江南茅台”。
流量汹涌而来,但赣酒没有失语。因为它最大的资本,就是这七十多年默然酿造的每一滴酒。当好奇的消费者循着热点而来,他们品尝到的是经过时间沉淀的扎实口感,了解到的是被官方认证的非遗技艺。这场风波,反而成了一次最深刻的品质鉴证会。
守拙者的时代,一瓶酒,一种精神
赣酒的起势,看似偶然,实则是长期主义对短期泡沫的胜利。在浮躁的市场中,它选择了最“笨”的方法:守拙。不追求一夜爆红,只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古训。
这瓶酒,喝的不仅是酱香,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一种对匠心初心的坚守。今天,时代终于用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了这份坚守。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价值或许会暂时被尘埃遮盖,但永远不会被埋没。
这瓶从江西红色土地上生长起来的非遗佳酿,正带着它的故事与底气,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它的未来,才刚刚开始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