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重塑社会发展的当下,浙江财经大学财税学院紧跟“人工智能+”教育改革趋势,组织“看乡村智变,探制造数新”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暑期赴杭州、宁波两地开展调研。师生们深入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典型数字乡村、与智能制造工厂,实地探寻人工智能(AI)在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应用,思考财税专业在智能时代的新使命。
一、跨界融合——AI时代人才培养新方向
在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园的交流中,“财税人如何融入AI大时代”成为讨论焦点。园区负责人指出,具备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未来紧缺资源。社会实践团指导老师强调,新时代财税人应加强对数据技术的深入学习,重点培养财税专业学生运用智能工具进行分析数据和优化决策的能力。展厅内,从四足机器人到AR智能设备,各类创新产品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AI赋能与技术跨界的无限可能。
二、智能制造——AI驱动产业效能新突破
在宁波极氪智慧工厂,社会实践团见证了人工智能对现代制造业的深刻变革。于“黑灯车间”内,670台机器人实现全自动化100%精准焊接;于总装线上,AI系统高效管理着超过百万种个性化定制组合。通过对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工厂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追求极致精度的智能制造模式,不禁让实践团的同学们联想到财税学习中对数据准确性的专业要求,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对产业竞争力的核心作用。
三、数字乡村——科技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杭州皋城村的数字化实践,为实践团展示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该村搭建的智慧治理平台集成了百余项功能:AI租房系统简化了流动人口登记流程,智能手环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健康监测,清廉数智平台则实现了集体资金的透明化管理。这些创新应用不仅提升了公共服务效率,也为财税资金的精准使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彰显了数据驱动在基层治理中的价值。
实践启示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本质在于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还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技术都在与各领域深度融合中创造着新价值。作为财税领域的未来人才,同学们表示将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努力成为既精通专业又熟悉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