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光明体验馆作为公益助盲场所,既通过“零视觉”体验唤起社会对视力障碍群体的关注,更为盲人朋友提供了就业岗位。馆内众多盲人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常因信息获取渠道受限(如无法阅读常规文字宣传品、缺乏专属金融讲解服务),面临金融知识储备薄弱、遇到权益受损情况时不知如何维权的实际难题。交银人寿山东省分公司精准捕捉这一“急难愁盼”,主动将金融服务延伸至特殊群体身边,以“办实事”为导向,让金融知识与权益保障不再受视觉限制。
一、聚焦“痛点”办实事:针对需求定制宣传内容,解决“学不懂、用不上”难题
考虑到视障群体与普通市民在金融认知上的不同需求,交银人寿山东省分公司摒弃“一刀切”的宣传模式,围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内容。
针对体验馆内盲人工作者,重点讲解“金融消费者八大权益”中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情权”“求偿权”,结合“盲人群体办理银行业务时如何确认条款内容”、“遭遇金融诈骗后如何维权”等真实场景案例,用通俗语言拆解权益边界与维权步骤,帮他们解决“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权益、遇到问题不知找谁”的困惑。
同时,为盲人工作者和前来参观的市民,聚焦“防范金融诈骗”、“反洗钱”、“适当性”及“黑灰产危害”等高频风险点,精准匹配“风险点+案例+解决方案”,切实解决“担心被骗却不知如何防范”的痛点。借“冒充电商客服退货款”、“高息养老理财跑路”案例,拆解“小利诱骗套信息”“‘养老保本’画大饼”套路;通过“借卡走账得好处费”“帮陌生人取现涉诈骗”案例,讲清“出租账户涉犯罪”“沦为‘工具人’后果”;以“退休老人被推高风险股票基金”为例,说明“金融产品需匹配风险,非收益越高越好”。同时给出通用防护法,重点讲“转账三核实”,核实对方身份(打电话拒信聊)、核实业务真实性(官方渠道查客服)、核实资金用途(警惕“安全账户”“紧急转账”),确保遇风险有应对办法。
无论针对哪类群体,均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确保大家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真正将金融知识转化为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二、打破“壁垒”办实事:创新盲文折页,解决“信息获取难”问题
为切实保障视障群体的金融知情权,交银人寿山东省分公司针对“视觉障碍导致无法阅读纸质宣传品”这一核心障碍,创新推出盲文版《金融消费者八大权益》、《新市民金融服务指南》宣传折页,这一举措并非简单的形式创新,而是精准解决视障群体“想了解金融知识却无合适渠道”的实际困难。
盲文印刷严格遵循规范,确保触感清晰、阅读流畅,让盲人工作者能通过触觉自主获取知识,无需依赖他人协助,真正实现“金融知识触手可及”;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还一对一协助盲人朋友触摸阅读,耐心解答“折页中某条权益对应的具体场景”,确保他们不仅“摸到”文字,更能“读懂”内容,切实解决“信息获取壁垒”问题,这一暖心举措赢得了盲人工作者的一致认可,赞不绝口地说道:“以前想了解金融知识只能听别人说,现在有了盲文折页,自己能慢慢看,心里更踏实了。”
三、延伸“价值”办实事:联动体验场景,解决“社会关爱不足”问题
交银人寿山东省分公司并未将活动局限于金融知识宣传,而是借助光明体验馆的“零视觉”体验场景,进一步推动“办实事”的社会价值延伸。引导参与活动的市民体验“零视觉”生活,让市民亲身感受视障群体在生活和金融事务中的不便,进而理解他们对“无障碍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组织市民与盲人工作者交流,倾听盲人朋友“办理银行卡时因无法签字而受阻”、“收到纸质账单无法查看”等真实经历,推动市民从“知道”到“理解”,再到“主动关爱”,切实解决“社会对残障群体金融需求关注不足”的问题,为视障群体营造更友好的金融环境。
一直以来,交银人寿山东省分公司始终将“金融为民”理念融入“为民办实事”的行动中。此次走进光明体验馆,并非一次简单的宣传活动,而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民生服务实践。从精准捕捉视障群体的金融需求,到定制化内容与创新盲文折页,每一项举措都紧扣“为民办实事”的本质,既为特殊群体解决了实际困难,也为市民提供了实用的金融保护方法。未来,交银人寿山东省分公司将继续以“为民办实事”为导向,不断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与精准度,让金融温度传递到更多需要的群体身边,为营造安全、公平、包容的金融环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