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13日,第十五届亚太原发性肝癌专家联盟(APPLE)年会在日本神户隆重举行。此次大会汇聚了全球肝癌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共同聚焦“肝癌多学科治疗的新时代”这一主题,深入探讨行业前沿进展,为攻克肝癌难题凝聚智慧与力量。
APPLE是世界领先的原发性肝癌学术组织,旨在推动亚太地区肝癌诊疗领域的科学进步与医学教育发展。APPLE通过系统性邀请国际肝癌领域权威专家,搭建东西方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有力推动了肝癌领域前沿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
本次APPLE2025年会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肿瘤钇90治疗中心主任曹明溶教授关于钇90树脂微球研究成果入选。相关媒体报道认为,近年来中国专家在钇90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系列积极成果,本次APPLE年会展现的肝癌治疗领域“中国方案”,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与认可。
曹明溶教授(左五)与一同出席APPLE年会的中国专家
曹明溶教授本次的最新研究聚焦于钇90治疗肝癌。该研究纳入钇90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7例,中位肿瘤最大直径68 mm,4例(57.1%)为多发病灶,4例 (57.1%)伴门脉癌栓,2例 (28.6%) BCLC B期, 3例 (42.9%)BCLC C期。中位Y90剂量1.6 GBq,中位肿瘤吸收剂量268.3 Gy。其中,2例患者完全缓解(CR)时间已达9个月。患者总体客观缓解率 (ORR)为85.7%,治疗区域ORR达100%。没有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该研究展示了钇90微球和系统治疗的协同增效作用。
曹明溶教授的研究成果在APPLE大会现场的壁报展示
钇90被誉为肝癌治疗的核武器。钇90微球通过肝动脉精准输送至肿瘤供血动脉,释放高能量β射线,实现“细胞级核爆破”,精准杀灭癌细胞,同时最大限度保护正常肝组织。
近年来,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在中国肝癌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随着钇90树脂微球于2022年1月在中国获批,标志着钇90这一位居国际前沿的治疗技术在国内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据了解,位于广州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凭借多项优势成为了华南地区第一家获批开展该技术的三甲医院。自2022年8月完成华南地区首例钇90树脂微球肝癌治疗以来,截至2025年8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累计完成该治疗超400例,患者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临床经验丰富。
参会专家、曹明溶教授(左六)与APPLE主席周俭教授(左七)合影
据曹明溶教授介绍,华南地区首例接受钇90树脂微球治疗的肝癌患者,罹患肝右叶巨块型肝癌(直径7.3cm),甲胎蛋白(AFP)高达90000 ng/ml。由于肿瘤体积巨大且包膜不完整,直接手术风险极高。经钇90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至4cm×4.3cm,AFP降至正常范围,并形成了完整包膜。2023年2月,患者成功接受了腹腔镜下肝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显示达到完全病理缓解(pCR),未检出存活癌细胞,实现了临床治愈。术后三年随访显示,患者身体状况良好。
“钇90疗法的意义,是重塑了肝癌治疗的边界,它将许多原本的‘不可治’转变为‘可治愈’。”曹明溶教授表示。而让这一理念得以照进现实的,是背后数百例真实病例给出的积极反馈:众多中晚期患者通过治疗成功降期并获得手术机会,这些扎实的临床成果,为曹明溶教授及团队持续探索与推广提供了坚实的信心基石。
据了解,曹明溶教授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的钇90治疗肝癌相关的主题分享已超过100场,这一数字背后,是他对推动肝癌钇90治疗技术普及与进步的不懈努力。
目前,曹明溶教授带领的肝癌MDT团队在钇90治疗基础上,还积极开展个体化精准剂量学研究、钇90微球精准内放射联合免疫疗法等前沿临床研究。
数据显示,钇90自2022年在中国大陆上市以来,至今已惠及超3000例肝癌患者。随着钇90应用加快和普及,钇90在肝癌综合治疗中将发挥更重要更广泛的作用。而中国专家学者的创新研究与国际合作,也正推动钇90治疗向个体化、精准化方向不断发展,为肝癌患者点亮生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