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帆是来自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学生,他不仅担任班级中多项职务,并且从大一就加入团委青志部担任干事,在大学期间,她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 100小时,用热忱点燃公益火种,以坚守传递温暖力量,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坚实而温暖的足迹。
1. 图书馆志愿
图书馆志愿是张艺帆大学志愿服务生涯中的启蒙之行。从大一上学期开始,每个周五下午她都会报名参加学校图书馆志愿活动,穿上红色的志愿马甲,开启半天的“图书守护者”工作,包括给书籍分类,将不同书籍归回原位等等。
这段在墨香中穿梭的时光,不仅让她学会了耐心与细致,更让其在平凡的服务里,感受到了知识传递背后的温暖力量。
2. 缅怀先烈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先烈是历史最厚重的丰碑。正值清明祭扫之际,张艺帆等数十名同学参与学院志愿服务队,前往太原市双塔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以行动致敬英烈,用初心续写传承。
首先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循着历史的足迹,重温了高君宇等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一段段详实的文字、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着记忆的实物,生动还原了先烈们为理想信念浴血奋战的感人场景。
其次在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志愿者列队肃立,向革命先烈默哀一分钟。伴随着低沉的哀乐,张艺帆等两名同学作为志愿者代表,手捧鲜花缓步走向纪念碑,将鲜花轻轻放在碑前,深深鞠躬,以此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为倡导文明、环保的祭扫方式,同时维护陵园的整洁环境,志愿者们分成两组开展服务。一组志愿者手持宣传册,向前来祭扫的市民讲解文明祭扫知识,倡导大家用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等绿色方式缅怀亲人,避免燃放鞭炮、焚烧纸钱等行为,共同守护陵园的肃穆与整洁;另一组志愿者则拿着扫帚、垃圾袋等工具,沿着陵园的步道、草坪仔细清扫垃圾,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哪怕是隐藏在草丛中的纸屑、烟头,也都一一捡拾干净。
3. 爱心义卖
爱心义卖是将爱心传递给贫困山区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张艺帆在报名参与后,利用课余时间向师生募集闲置书籍、手工制品等义卖品,分类定价、制作价签;提前布置摊位,用彩带、海报营造温馨氛围,确保活动有序开展。
活动不仅为需要帮助的孩子送去温暖,也让志愿者们在协作中提升了沟通与组织能力。张艺帆表示:未来会继续以志愿之名,传递更多爱心,让公益力量持续发光。
4. “小蜜蜂”公益行动——公园拾荒
张艺帆不仅在校内积极参与志愿活动,还成为了海养慈善-珏心公益服务队的一员,在报名参加太原迎泽公园拾荒行动后,她带着夹子、垃圾袋等工具,化身勤劳的“小蜜蜂”,用双手清理垃圾,为公园擦亮绿意,也向市民传递文明出行的理念。
活动开始前,发起人将志愿者分成5组,每组负责一片区域,同时强调“分类拾荒”原则——将塑料瓶、废纸等可回收物与果皮、烟头的不可回收物分开收纳,既清洁环境,也践行环保理念。
此次“小蜜蜂”公益行动,不仅让公园焕新颜,更播撒了文明种子。未来,志愿队还会定期开展拾荒活动,以“小行动”汇聚“大能量”,守护城市每一片绿意。
张艺帆的志愿足迹不止于此。在体育文化节上,她穿梭于赛场边缘,及时为挥洒汗水的运动员递上解渴的饮料与补充能量的食物,用细致服务为赛事保障添力;走进老年服务中心,她遵循管理人员安排,认真清扫地面、擦拭桌椅,不放过任何卫生死角,为老人们打造出整洁舒心的活动空间;中秋前夕,她又投身“清洁校园,喜迎中秋”活动,手持扫帚清扫校园道路与角落,以实际行动为中北大学师生营造出洁净优美的校园环境,让节日氛围更添温馨。
在一段段志愿服务中,张艺帆不仅用行动为他人带去温暖,更在付出里收获了珍贵成长。他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微小举动对他人生活的积极影响——那些因他的帮助而绽放的笑容、那些真诚的感谢,都成为他心中最温暖的力量。同时,与其他志愿者并肩协作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一群心怀热忱的伙伴,大家以“为社会奉献”为共同目标,彼此鼓励、携手前行,让志愿之路更有温度。
以行动诠释初心,用坚守传递能量。张艺帆将始终秉持学院“真材实料,精益求精”的院训,把志愿精神融入日常,持续投身公益事业,以点滴努力为社会进步添砖加瓦,让志愿的火种不断传递、愈发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