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散尽,山河无恙。80年前,中华民族以 3500 万同胞的牺牲为代价,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场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凯旋,更是民族精神的涅槃。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重温抗战历史、接受红色教育,既是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对未来的承诺。
烽火岁月:镌刻在血脉里的抗争史诗。1931 年,九一八事变撕开了近代中国最深的伤口;1937 年,卢沟桥的枪声点燃了全民族抗战的烽火。从杨靖宇 "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 的呐喊,到赵尚志在白山黑水间的游击苦战;从四行仓库 "八百壮士" 的殊死坚守,到台儿庄战役的血肉磨坊…… 无数中华儿女用身躯筑起长城,用热血浇灌希望。
在平型关,八路军打破 "日军不可战胜" 的神话,让世界看到中国军民的抵抗决心;在滇缅战场,中国远征军踏过野人山的沼泽,用牺牲换回国际通道的畅通;在沦陷区,地下党员潜伏在敌人心脏,用密码和传单传递着永不熄灭的火种。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从来不会在强权面前弯曲。
精神丰碑:红色教育里的信仰传承。胜利的密码,藏在 "把一切献给党" 的吴运铎身上,藏在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的刘胡兰心中,更藏在千万个无名英雄的默默坚守里。红色教育不是简单的历史复述,而是要解码这些精神符号背后的信仰力量。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泛黄的《论持久战》手稿依然散发着真理的光芒,让我们读懂 "持久战" 战略如何照亮抗战前路;在西柏坡的土坯房里,煤油灯映照着 "两个务必" 的警醒,揭示着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政治密码;在重庆渣滓洞,墙上的《狱中八条》浸透着血的教训,提醒着后人 "不忘初心" 的重量。红色教育教会我们:抗战胜利的根本,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力量,是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民族担当。这种精神,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抗疫一线的逆行中、在航天人征服星辰大海的征程里,不断续写着新的篇章。
继往开来:让胜利之光照亮复兴之路。如今,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 "哭墙" 上,10313 个名字仍在无声诉说;东京审判的判决书里,战犯的罪行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但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当青少年在抗战遗址前聆听英雄故事,当企业将 "艰苦奋斗" 写入文化基因,当科研工作者以 "卡脖子" 技术攻关告慰先烈,红色教育便有了最生动的实践。从抗战胜利到民族复兴,不变的是 "一寸山河一寸血" 的家国情怀,是 "苟利国家生死以" 的责任担当。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回望抗战胜利的荣光,更要握紧历史的接力棒。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英雄精神照亮前路,这既是对 70 多年前那场胜利的最好纪念,更是走向未来的底气所在 —— 因为我们深知:唯有自强,方能自立;唯有团结,方能无敌。
太平路街道办事处 金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