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散尽,精神永存。70多年前,中华儿女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决心,谱写了抵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今天,抗战精神依然是激励青年干部砥砺前行的宝贵财富。作为新时代的生力军,青年干部当以“三气”赓续红色血脉,在新的征程上续写荣光。
涵养“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志气,做理想信念的坚守者。抗战时期,无数仁人志士怀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在枪林弹雨中坚守初心。青年干部生逢盛世,更需筑牢信仰之基。要在党史学习中读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赤诚,在实地走访革命旧址时感悟“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厚重,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面对乡村振兴的硬骨头、基层治理的拦路虎,始终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在平凡岗位上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锤炼“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骨气,做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彰显“不屈不挠”的韧性,抗战胜利的密码就在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青年干部要传承这种斗争精神。在疫情防控一线,当有“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担当;在矛盾调解现场,当有“啃下硬骨头”的韧劲;在创新攻关领域,当有“勇闯无人区”的魄力。唯有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直面挑战,才能在新时代的“娄山关”“腊子口”前交出合格答卷。
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底气,做人民群众的勤务员。 抗战时期,军民鱼水情是胜利的根基。在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才能听懂“掏心窝子”的话;在政策落实中多问一句“行不行”,才能让惠民举措精准落地。从解决“急难愁盼”的小事,到谋划长远发展的大事,都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群众的“表情包”当作工作的“风向标”,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抗战精神不是陈列的展品,而是流淌的血脉。青年干部唯有将志气、骨气、底气融入血脉,才能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书写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让抗战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水利局郑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