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局正在通过试点工作为大型无人机操控员执照认证奠定基础,这将为未来低空经济的商业化运营提供关键人才支撑。
2024年5月,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下发《关于开展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型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管理试点工作。
此举标志着中国150公斤以上大型无人机的操控员资质管理正式走向规范化、标准化。
试点工作初期由已取得相应机型大型无人机型号合格证的厂家承担,包括航天时代飞鹏、亿航智能、峰飞科技等企业均已报名参与。
01 政策背景与试点内容
随着低空经济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央和地方政策密集出台,科技创新多点开花,资源要素持续聚集。
民航局为切实做好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资质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厂家的研发制造优势,探索优化大型无人机操控员执照训练和考试管理机制,促进无人机产业安全健康有序发展。
试点工作根据安排,初期考虑仅由已取得相应机型大型无人机型号合格证的厂家承担试点任务。
对于不具备培训条件的厂家,则联合具备无人机操控员培训经验的训练机构,合作开展试点工作。
02 培训体系与评审机制
目前,由相应地区管理局、训练机构和科研院所组成的试点工作组,正在进行试点厂家机型培训大纲和考核评估标准的评审工作。
根据评审结果,后续将开展操控员培训的试点工作。试点结束后,相关经验将逐步向全国推广。
民航局也明确回应了“推动军民资质互认”的建议,肯定其“建设性意义”,并表示将协助有关部门推进相关机制建设。
这一表态显示出低空经济发展中“军民融合”正在成为政策发力点。
03 企业响应与差异化策略
作为全球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领域的领军企业,亿航智能采取了较为谨慎的培训开放策略。
亿航智能中国境内空域协调中心总经理余节虎表示:“亿航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目前不对外开放,只对购买飞机的客户开放。”
这一策略与其“安全第一、稳步运营”的商业原则密切相关。
亿航智能首席运营官王钊阐释了其逻辑:“安全是低空经济行稳致远的核心,只有通过专业培训和严格资质认证,才能保障低空经济健康的发展。”
04 培训机构的布局与规划
相较于亿航目前的“闭环模式”,传统航空培训院校正在为未来更开放、规模化的人才培养做准备。
广州黄埔飞校副总经理夏怡此前透露,计划于2025年拓展大型无人机培训资质,完善覆盖轻、中、大型无人机的全机型教学体系。
这意味着,未来民用大型无人机操控员的培训,将不仅依赖于制造企业本身,更可通过专业航校实现批量化、标准化培养。
黄埔飞校依托黄埔区“4+9+N”低空起降点规划,打造“培训-实践-就业”闭环生态。
拥有军方批复的314万平方米合法空域与6000平方米实训基地,联合亿航智能开展载人无人机(EH216-S)研学项目。
05 人才缺口与市场前景
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预测,低空经济领域尤其是无人机行业,预计将产生超过100万专业人才缺口,其中操控员、运维师、调度管理等都是关键岗位。
黄埔飞校等机构的拓展计划,表明市场已在为2025年后低空航空器的规模化运营储备人力资源。
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通航系一位专家评论认为,民航局推动大型无人机执照试点,标志着监管框架从“管飞机”延伸到“管人—机—运行”全体系,这是产业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06 未来发展路径
亿航的“暂不开放”与黄埔飞校的“积极拓展”,看似相反,实则互补:前者在行业初期强调安全与品质控制,侧重高端闭环培养;后者则为未来大众化、规模化市场提供人才支持。
两者共同构建出一个分阶段、多层次的培训生态。
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中国大型无人机操控员培训体系正在政策、企业与培训机构三方协同下加速成形,为低空经济的安全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