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经进入倒计时,家长群里开始弥漫起焦虑的气息:有人晒出孩子工整的作业打卡,有人分享提前预习的学习计划,而自家孩子却总对着书本发呆,作业拖拖拉拉完成得一塌糊涂。“明明每天盯着写作业,怎么成绩还是上不去?”“是不是学习方法有问题?”这些困惑像乌云般笼罩着家长们。事实上,孩子学习上的困境,往往不是态度或智力的问题,很可能是“学习困难”导致。
俊俊(化名)是名三年级的学生,每次读课文时总是漏字、添字,把“天空”念成“天工”,数学题常常看错运算符号,作业要磨蹭到深夜才能完成。家长起初以为是孩子调皮、不认真,经常批评责骂,导致俊俊越来越抵触学习。后来在我院找到了石彦欣主任进行专业评估,被确诊为阅读障碍和数学障碍。经过两个月的针对性干预,俊俊的阅读准确性提高了,做数学题也少出错了,如今能主动完成作业,学习信心提升。
学习困难,并非是孩子智力有问题,也不是懒惰或不努力的结果。它是指孩子在智力正常,甚至某些方面相当出色,接受常规教育的情况下,在特定领域(如阅读、书写、计算、表达或注意力)表现出持续的、显著的困难。它背后往往隐藏着特定的神经发育差异,是大脑在处理某些类型信息时运作方式的不同。
学习困难不是单一的问题,而是多种问题的组合。以下这些常见的类型,家长们可以对照看看:
1.阅读障碍
孩子读课文时容易漏字、添字,比如把“太阳”念成“太日”,读完一段文字后,无法准确说出主要意思。这并非孩子不认真,而是大脑中负责处理文字的区域反应较慢。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在识字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可能会把字形相近的字弄混,比如“己”“已”“巳”,即使经过多次讲解和练习,也还是容易出错。而且他们的阅读速度通常比较慢,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流畅地阅读,这会严重影响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效率。
2.数学障碍
算题时经常看错运算符号,进行竖式计算时会混淆个位和十位,虽然背不出乘法口诀,但却能熟练玩明白复杂的桌游。这是因为大脑中负责数字加工的功能出现了异常。这类孩子在理解数学概念上也会存在困难,比如分不清“加”和“减”的实际意义,在解决应用题时,无法准确提取题目中的数学信息,不知道该用哪种运算方法。即使是简单的计数,也可能出现错误,比如漏数、多数。
3.书写障碍
写字歪歪扭扭,握笔姿势不正常,抄写课文时总是漏行。不要责怪孩子“不认真”,他们可能是无法很好地控制手指的精细动作。书写障碍的孩子在写字时会非常吃力,速度很慢,而且容易疲劳。他们的字迹往往难以辨认,这不仅会影响作业的完成质量,还可能让他们在考试中因为字迹问题而丢分,打击学习的积极性。
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上课难以静坐,写作业不到5分钟就想去上厕所,对于他人的指令常常“左耳进右耳出”。这类孩子的大脑在控制注意力和行为方面存在不足,难以保持专注。他们在课堂上容易被外界的一点小动静吸引,无法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导致学习内容掌握不扎实。在完成作业时,也会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频繁出错,拖延时间。
学习困难≠不努力,而是孩子神经发育差异的体现。当孩子的努力没有换来期待的成果时,如果家长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干预,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
因此,当家长发现孩子存在学习困难的迹象时,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干预。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通过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通过专业的训练和治疗,帮助有学习困难的孩子提高学习能力,重拾学习信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