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队伍是治国理政的“中坚力量”,其能力素质决定事业发展高度,其内生动力关乎改革攻坚实效。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与群众日益多元的诉求,仅靠外部施压推动干部干事远远不够。唯有以“淬火成钢”的韧劲提升干部素质,以“精准施策”的巧劲激活内生动力,才能锻造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淬炼干部素质,要在“实战熔炉”中补短板、强本领。干部素质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堆砌,而是“知行合一”的实践锤炼。一方面,需锚定“政治过硬”这个根本,通过专题学习、红色教育等,引导干部深学党的创新理论,把“两个维护”融入履职全过程,确保在重大考验面前不偏航、不走样;另一方面,要聚焦“本领高强”这个关键,按需开展“靶向培训”。针对乡村振兴一线干部,组织学习产业规划、电商助农等实用技能;面向基层治理干部,开展信访调解、应急处突等实战演练。让干部在“田间地头学经验”“项目一线练本领”,才能破解“本领恐慌”,避免“想干事却不会干”的困境。
激活内生动力,要在“机制创新”中强激励、减负担。内生动力的核心是“愿干事”,需靠科学机制破除“干与不干、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僵局。首先,要树立“实干为要”的用人导向,把“赛场选马”代替“伯乐相马”,将项目攻坚、民生服务等一线实绩作为提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其次,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干部在改革探索、担当作为中出现失误的免责情形,打消“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顾虑,为敢闯敢试者“撑腰鼓劲”,让干部从“无效忙碌”中解脱,有更多精力抓落实、办实事。
淬炼素质是“外因”,激活动力是“内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素质过硬但动力不足,容易陷入“躺平”心态;动力充沛但能力欠缺,可能沦为“蛮干”。只有将“强本领”与“鼓干劲”结合,让干部既“有能力”又“有热情”,既“敢担当”又“善作为”,才能形成“人人争先、事事奋进”的良好局面。
干部强则事业兴。面对新征程上的新挑战,唯有持续淬炼干部素质、激活内生动力,才能打造一支适应时代需求的过硬队伍,让干部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实践中,交出经得起检验的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