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四川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稻浪翻滚,果香四溢。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收葡萄;加工车间里,土豆变身苕粉,稻谷碾成精米;文旅广场上,游客们体验农事、品尝农家宴……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据悉,近年来,大石镇以产业振兴为核心,通过生态农业升级、三产融合发展、集体经济创新,探索出一条从“田野”到“共富”的实践路径。
生态农业:从“会种地”到“种好地”
2025年8月14日,走进利州区大石镇青岭村,连片的稻田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地毯,稻浪随风起伏,白鹭在田间翩跹。村民们在智能监测屏前查看稻苗长势,脸上洋溢着丰收的期待。“以前种地凭经验,现在用有机肥、生物防虫,稻子更香,价格也更好!”青岭村村民高兴地说。作为绿色种植示范户,他家的10亩稻田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年收入从3万元增至6万元。
利州区大石镇党委书记刘茂君介绍,近年来,该镇以“七大生态行动”为抓手,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实现农药减量30%、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0%,不仅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还打响了“大石生态米”品牌。目前,全镇优质粮油基地达6000余亩,粮食年产量近万吨,带动户均年增收1.2万元。
三产融合:土地里“长”出多元收益
“夏天摘葡萄,秋天拍稻田画,我家农家乐一年到头生意很不错!”大石镇居民李女士对乡村业态的变化深有感触。近年来,利州区大石镇延伸产业链,建设冷藏库、加工中心,将土豆制成苕粉、稻谷加工成精品米,使农产品附加值翻倍。同时,该镇打造“四季农旅”品牌——春赏油菜花、夏摘葡萄、秋办稻田艺术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过去卖原料,现在‘卖体验’。”据了解,利州区大石镇依托“赏花摘果、乡村美食、农事体验”三大板块,形成“四季有景、月月有节”的农旅模式,让35%的农户吃上了“旅游饭”。
集体经济:村村联动“攥指成拳”
“我们村去年集体分红!”村民对集体经济的发展赞不绝口。利州区大石镇创新“一村多元、村村协同”机制,整合11个村资源发展特色种养、光伏发电等项目。2024年,全镇村集体收入超6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万元。
“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利州区大石镇党委书记刘茂君介绍说,通过引进2家企业、5家新型经营主体,盘活闲置土地2000亩,带动800余人就业。如今,大石镇正谋划智慧农业和电商直播,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从传统农业到生态种植,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从分散经营到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大石镇正以产业振兴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羊波 记者苏东华)
短评: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共富答卷
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的乡村振兴实践启示我们,产业兴旺是根本,融合发展是关键。从传统农业到生态种植,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该镇通过"生态+"模式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更创造了金山银山。其成功在于:以科技赋能农业提质,以创意激活乡村价值,以机制创新凝聚发展合力。这种既保粮食安全,又促农民增收,还美乡村环境的多元共赢之路,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期待更多地方能从中获得启示,走出各具特色的振兴之路。
部分图片由郝野舟摄影、大石镇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