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上课总像屁股长了刺,一会也坐不住”“写作业磨磨蹭蹭,半小时的任务能拖到半夜”“一点小事就炸毛,说两句就摔东西”...在育儿过程中,不少家长都被这些问题困扰,往往将其归咎于孩子“不听话”“叛逆”,却忽略了背后可能存在的深层原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
10岁的小江上四年级,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让家长十分困扰。课堂上,他很难专注听完一节课,常常在座位上扭动身体,手里还不停地摆弄文具,有时甚至会突然插话打断老师讲课。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他总是拖延到最后才匆匆完成,字迹潦草且错误率高。
在家里,一个小时能完成的作业,小江却要磨磨蹭蹭到深夜,期间一会儿说要喝水,一会儿又说肚子不舒服,很难安坐下来连续学习 20分钟以上。有一次,因为一道数学题解不出来,他急得把练习册摔在地上,大喊着 “我就是不会做”,任凭家长怎么劝说都无法平静。
起初,家长认为小江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多次批评教育却毫无效果,反而让他对学习越来越抵触。后来在老师的建议下,家长带小江来到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找到了姚陈代主任,经过姚主任详细评估检查,小江被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姚主任为其制定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行为疗法”等综合治疗方案,经过一个多疗程的干预及家庭引导,小江的情况逐渐好转。他能专注完成作业的时间变长了,课堂上的小动作也减少了,与同学的冲突也变少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男孩患病的概率明显高于女孩。多动症主要有三大核心症状:
1.注意缺陷:孩子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做事情容易分心。比如在写作业时,很容易被周围的声音或事物吸引,无法专注于当前的任务;看书时,常常看不了几页就走神,无法理解书中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丢三落四,忘记自己的物品放在哪里。
2.多动冲动:孩子表现出过多的身体活动,很难安静下来。在课堂上,会有很多小动作,如玩橡皮、咬手指等,甚至会离开座位走动。在与人交往时,常常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打断,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与他人发生冲突,缺乏耐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3.共病现象:很多多动症孩子会同时伴有其他问题。比如学习困难,在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上表现不佳;有的孩子会出现对立违抗的行为,不服从父母和老师的管教;还有一些孩子会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多动症的诊断需要专业医生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不能仅仅根据孩子“好动”就轻易下结论。医生会了解孩子在不同场景中的表现,如家庭、学校等,还会采用一些标准化的量表进行评估,同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多动症的干预效果与干预的时间密切相关,越早进行干预,效果越好。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3-6岁是干预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可以通过非药物的方式进行干预,如行为治疗、感统训练等,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果多动症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长远的影响。孩子可能会出现学习成绩落后、人际关系不良、自信心不足等问题,甚至在成年后还会受到影响,出现职业发展困难、心理问题等。而早期进行干预的孩子,大多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拥有美好的未来。
石家庄六一儿童医院温馨提醒,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存在持续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问题时,不要急于批评和指责孩子,应该及时带孩子到专业的机构进行检查和评估,尽早进行干预。多动症并不是孩子的过错,也不是家长教育的失败,通过科学的干预和引导,每个多动症孩子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健康快乐地成长。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