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路上,不少姐妹都经历过这样的失落:促排时卵泡不少,取卵数量也喜人,可最终能用的优质胚胎却寥寥无几,甚至“颗粒无收”!
33 岁的延延(化名)就是“卵多胚胎少”的典型案例 —— 她连续 2 次取卵获 30 枚卵子,却全部养囊失败,无一枚可用胚胎!更棘手的是,宫腔粘连和子宫内膜息肉像「连环锁」一样困住好孕。
直到遇到花生医疗·北京五洲妇儿医院辅助生殖技术专家韩红敬主任,这位擅长复杂不孕及反复试管失败病例的专家,用多学科联合方案帮她实现了「卵尽其用」的美好结局。
面对延延的情况,韩主任一针见血地指出:成功的关键在于让每一颗珍贵的卵子都“物尽其用”——
基于此,韩红敬主任从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改善身体代谢情况、生长激素预处理、扳机时卵泡径线、取卵时间、扳机药物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谈论,并在进周前为双方情况制定了治疗方案,包括生活作息及生活习惯:
1、精兵强将:二代试管精准配对
针对男方严重少弱畸精子症(精子活力 32%,正常形态仅 1.9%),韩红敬主任果断选择二代试管(ICSI)—— 在显微镜下挑选优质单精子直接注入卵子,大幅提升受精率。
ICSI 受精尤其适合精子质量差的患者。这就像「精准包办婚姻」,跳过自然受精的重重障碍,直接促成精卵结合。
2、能量加持:促排前预处理激活卵子
韩红敬主任在多年促排取卵的经验中认识到,如果试管前身体状况良好,激素协调,代谢正常,那在促排期间一般卵泡的生长和成熟时间就会更符合医生的预期和计划,从而更好控制,取到好的卵子和胚胎的机会就会增加。
为此,她定制了「养卵预处理」方案:
①补充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可以①促进甾体激素和配子的生成及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②增加颗粒细胞对Gn的敏感性而促进卵泡发育③增加LH的作用促进小卵泡发育,抑制卵泡闭锁。
②补充雌激素:
雌激素能够降低高促性腺激素对卵泡的刺激,减少卵巢、颗粒细胞自身抗体的合成,同时降低高促性腺激素的水平,诱导卵泡颗粒细胞上促性腺激素受体的形成,使卵巢对促性腺激素敏感性的恢复,卵泡复苏。
3、协同作战:中西医结合强精方案
精子质量是胚胎形成的“另一半”关键。为针对性的解决男方精子质量问题,韩主任联动男科专家袁亦铭教授,为男方制定药物 + 生活方式调理方案:
①营养补充:维生素 E、辅酶 Q10 抗氧化,改善精子 DNA 完整性。
②中医干预:结合针灸(气海、关元等穴位)调节内分泌,提升精子活力。
③生活管理:戒烟酒、规律作息、每周 3 次有氧运动、定期排精。
4、土壤改良:给胚胎建 “温暖小家”
优质的胚胎需要温暖的“家”,宫腔环境是成功妊娠不可忽视的环节。
①术中:在超声引导下精准剪除瘢痕,恢复宫腔正常形态,避免电热损伤残留内膜。
②术后:放置防粘连支架 + 雌激素灌注,为胚胎着床扫清障碍
在韩红敬主任团队的精准诊疗下,延延最终获得 3 枚优质 D5 胚胎。移植 1 枚冻胚后,HCG 翻倍良好,B 超已清晰可见胎心!
她激动地说:「感谢韩主任让我明白,试管不是赌运气,而是科学与经验的结合!」
专家科普:提高获胚率,做好这 4 件事
01提前 3 个月 “养卵”
俗话说:“养卵3个月,胜过盲目促排3次!” 卵子的生长周期约为90天,所以试管前的调理至关重要:
①抗氧化治疗:依据个体情况补充维生素E、NAC等营养素,可以减少卵子氧化损伤。
②改善线粒体功能:选择补充辅酶Q10、肌醇等,帮助提升卵子能量代谢。
③调节激素平衡:如FSH/LH比值异常,可短期使用DHEA或生长激素改善卵巢反应。
02拒绝“流水线” 促排
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卵巢储备差异大,标准化促排方案往往效果不佳,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①微刺激方案:适合AMH<1.0的女性,减少药物过度刺激。
②拮抗剂方案+生长激素:提高卵泡同步性,减少空卵泡风险。
③黄体期促排:利用“双促排”策略,增加获卵机会。
关键点:需要医生在促排前充分评估激素水平、卵泡生长模式,而非直接套用常规方案。
03夜针时间 “私人定制”
对于提前排卵或卵子不成熟导致的空泡,我们首先要关注夜针的时间。
注射时间过早过晚均会对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对受精率、卵裂率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夜针的时间务必准确、恰当。
目前临床上对夜针应用的时间,一般是在主体卵泡18mm左右,雌孕激素也相对合适时进行。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也需要医生根据我们自身的激素和卵泡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方案。
04取卵时机 “掐准点”
大龄女性卵泡成熟时间可能偏离标准36小时,导致:取卵过早→空卵泡(卵子未成熟),取卵过晚→跑卵(卵子已排出)。
对此可以采取,管前监测自然周期排卵时间,确定个体化取卵窗口;动态调整夜针剂量(如增加或减少HCG剂量)。
*为了保护患者个人隐私,治疗具体进程、时间线以及人名等涉及到隐私部分均已做过模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