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级非遗“蟒针疗法”传承人,龙国日教授深耕基层医疗一线,通过技术适配、人才培育与政策协同,将古老针法转化为普惠民生的健康力量,构建起非遗技艺服务基层的立体实践体系。
在技术下沉层面,龙国日教授聚焦基层诊疗需求,推动蟒针技艺与基层场景深度适配。其团队与东莞大岭山领康门诊合作建立华南首个蟒针基层培训基地,针对乳腺增生、中风后遗症等12类常见病制定标准化诊疗流程,半年内接诊基层患者超800人次,其中60%为首次接触中医特色疗法的农村居民。为破解基层设备局限,他研发的便携式蟒针消毒箱成本较低,比传统设备低70%,已在广东23家乡镇卫生院推广,显著提升基层诊疗合规性。
人才培育是其基层实践的核心抓手。通过“理论授课+跟诊实操+远程考核”模式,实施“蟒针青苗计划”,培养的27名基层医生需通过100例临床考核(进针角度误差≤2度、透穴精准率≥90%),目前已在珠三角11个乡镇形成诊疗网络。在湖北民族大学开设的蟒针特色班,培养出35名“懂方言、会苗药、精针法”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偏远乡镇“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与此同时,其实践深度融合基层政策体系。在恩施州,蟒针治疗被纳入医保特殊项目,报销比例提升至60%,使山区患者单次治疗费用降低60%,2024年基层治疗量同比增长270%。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蟒针纳入慢性病管理,广州增城区签约患者年住院率降低28%,湖南华容县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从32%升至61%。
近五年,龙国日教授累计开展基层巡诊37次,覆盖12省53县市,培训基层医生超5000人次,为患者节省医疗支出超千万元。其探索印证了非遗技艺扎根基层的生命力——以技术适配破解资源约束,以人才培育构建长效机制,以政策协同放大服务效能,让古老蟒针成为激活基层医疗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