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炒烹炸的烟火里,藏着中式厨余的“硬核考验”——炖骨的碎渣、炒菜的油垢、煲汤的残渣,这些带着“中国味”的厨余,曾让漂洋而来的垃圾处理器屡屡“罢工”:卡机成了日常,堵塞成了常态,不少家庭尝过鲜后只剩失望。
这痛点,却成了樊频眼里的机遇。
这位与电机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老工程师,2009年在国外初见厨余处理器时,心里就扎下一个念头:“中国厨房的需求最特殊,得有自己的‘专用款’。”
带着这份“必须造一颗中国芯”的执拗,他押上全部家当,创办丽水天厨净电器有限公司,誓要为中式厨房量身打造一台“不娇气”的处理器。
天厨净的起点,就瞄准“解决真问题”。
以“让厨余处理真正适配中国厨房”为靶心,樊频带着团队一头扎进研发:针对中式厨余“硬、杂、黏”的特点,他们啃下了三大技术关——伺服变频电机提供强劲动力,创新切割拉扯黏膜系统撕碎粗纤维,5米增压排放技术打通管道堵塞瓶颈。1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洗碗机排渣核心专利,成了这颗“中国芯”的硬核底气。
光有技术还不够,得经得住“终极考验”。团队特意选了行业公认的“噩梦级”测试品:清洁钢丝球——高硬度、高韧性、高纤维,恰如中式厨余里最棘手的“硬骨头”。
而天厨净的表现,让围观者惊叹:不仅能高效处理,更藏着一个“用户友好”的巧思。
樊频经过多年的研究,对垃圾处理器进行了改进:设备底部预留可拆卸检修口,一旦卡入异物,无需拆整机,一把螺丝刀就能轻松取出。
这个看似简单的设计,直戳行业二十年的售后痛点——既降低了维修成本,更让用户少了折腾,经销商多了信心。这份“站在用户角度改产品”的心思,也让天厨净敢许下行业罕见的售后承诺。
好产品,得能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天厨净的破局,还藏在“线上线下同频发力”的智慧里。
线上,直播间里的主播们拿起产品演示处理鱼骨、菜叶的过程,真实场景打动了屏幕前的家庭;线下,全国代理网络铺开,48小时免费上门安装的承诺落地——从“隔着屏幕看效果”到“师傅上门装到位”,形成了从信任到体验的闭环。
如今,直播电商成了天厨净渗透市场的“新引擎”,而线下服务则成了“定心丸”,双轮一转,让这颗“中国芯”加速跳进更多厨房。
从电机专家到厨余处理的“破局者”,樊频的脚步始终围着“中国厨房”转。
他带着团队造出的,不只是一台能啃下硬骨头的处理器,更是一套适配中式生活的解决方案:20万台设备服务全国31省市,每年少填埋3.65万吨垃圾,减碳5.84万吨(相当于26万棵树的固碳量),让“源头减废”的绿色理念,悄悄融进了20万家庭的餐后时光。
如今,直播间里的订单还在增加,师傅们的安装工具箱还在穿梭于街巷。樊频的愿景很实在:“让每个中国厨房,都有一台懂中式厨余的‘中国造’。” 这场从浙江出发的突围战,正带着烟火气里的温度,向着万千家庭的灶台,坚定前行。 (杜婷婷、裘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