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其如同一把锐利的标尺,丈量着党员干部的作风,规范着权力运行的轨迹。八项规定不仅是纪律红线,更是激发公职人员担当作为、干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只有将八项规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饱满的精神状态,在各自岗位上书写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答卷。
八项规定的核心在于纠治“四风”,营造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过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部分单位滋生蔓延,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却难以触及问题本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收效甚微。一些干部沉迷于“面子工程”,忽视群众实际需求,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八项规定直指这些弊病,要求精简会议文件、改进调查研究、厉行勤俭节约,让公职人员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上。
严守八项规定与干好本职工作相辅相成。遵守规定能为履职尽责提供坚实保障。当会议精简、文件减少,干部便有更多时间深入基层一线,倾听群众心声,掌握真实情况。某地干部严格落实八项规定,减少“文山会海”后,主动下沉乡村调研,发现并解决了农田灌溉设施老化问题,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这生动说明,只有严守规定,才能避免工作流于表面,真正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干好本职工作,是践行八项规定的具体体现。八项规定的落脚点在于提升工作效能、服务人民群众,这与每位公职人员的岗位职责高度契合。无论是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热情高效地服务群众,还是科研人员专注攻关突破技术瓶颈;无论是基层干部扎根乡村助力振兴,还是执法人员公正严明维护社会秩序,都是在本职岗位上践行八项规定精神。只有立足岗位,将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履职尽责,才能让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践行八项规定、做好本职工作,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方面,要强化纪律意识,时刻以八项规定为镜,对照检视自身行为,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另一方面,要发扬实干精神,摒弃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不良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同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通过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方式,确保八项规定落实不打折扣,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八项规定是作风建设的“动员令”,更是干事创业的“指南针”。广大公职人员应将遵守八项规定作为基本准则,立足本职、真抓实干,以过硬的作风、务实的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