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党的作风建设实践,需要从制度完善、监督创新、思想引领、技术赋能等多个层面协同发力,将阶段性成果转化为长效治理机制。
以制度刚性巩固治理效能,强化制度执行,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细化配套措施(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针对“四风”隐形变异问题(如电子红包、虚拟场所吃喝),完善负面清单和量化标准。完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推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重点规范行政审批、招投标、财政资金使用等高风险领域,建立“一案双查”制度。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探索“巡审联动”机制。破解“熟人社会”监督难题,将巡视巡察与审计监督结合,发现系统性风险,推动专项整治。
创新监督手段与技术赋能,建立科学考核体系。数字化监督平台建设,通过公车GPS轨迹、税务发票数据、房产登记信息等交叉比对,识别异常行为。推广“阳光政务”平台,公开民生资金发放、项目进度等数据,群众可在线查询、举报。推进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减少重复填表、过度留痕,建立基层干部“负面体验”反馈渠道。建立科学考核体系,将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作为核心指标,替代“材料厚度”“会议频次”等形式化标准。
思想引领与文化浸润双轨并进,弘扬清廉文化。对“一把手”开展“廉政家访”,强化家庭监督,防范“裙带腐败”。弘扬清廉文化与家风建设,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推广清廉机关、清廉学校“清廉单元”创建,将廉洁教育融入日常。开展“家风助廉”活动,组织干部家属签订《助廉承诺书》,防止“后院失火”。
聚焦重点领域攻坚突破,打击新型腐败与隐性腐败。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开展“小切口”专项治理,推广“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明确村干部权力边界,防止“蝇贪蚁腐”。严查“影子股东”“期权腐败”“代持资产”等行为,建立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常态化报备制度。加强金融、国企、政法等领域穿透式监管,例如对国有金融机构开展“靠企吃企”专项整治。
构建多元参与的监督网络,强化舆论监督与信息公开。完善“随手拍”“一键举报”等便捷渠道,强化群众监督赋权增效,建立举报人保护和奖励机制。推广“特约监察员”制度,邀请人大代表、企业家、媒体代表参与作风评议。建立“典型案例月度通报”机制,利用新媒体开展“作风建设大家谈”互动,收集网民建议,形成社会共治氛围。
深化作风建设实践,要跳出“运动式治理”逻辑,向“制度—文化—技术”三位一体治理模式升级。作风建设需进一步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以“全周期管理”理念实现防微杜渐、标本兼治,实现从“治标”迈向“治本”的系统升级。
七树庄镇 孙凤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