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之所重者元气,国家之所重者人才。”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
培养人才,人人皆可成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相继推出多项人才培养工程,汇聚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科技前沿水平的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不仅如此,对于人才的基层培养也非常重要,基层是人才成长的“磨刀石”,要坚持重心下移,深入开展人才下基层等活动,鼓励和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向重点产业集聚,在解决基层发展难题的同时,收获人生价值,实现事业梦想。
善用人才,让人才有事可干。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地方发展和企业创新的核心要素。尊重人才,将选人用人摆在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一种良好的执政理念,更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选择。让人才有事可干,最大程度发挥人才的优势,释放人才红利。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提升人岗相适度,扬长避短而用、人事相宜而择,破解人才缺乏和人才浪费这个矛盾,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与岗位效能需求的最大化,让专业的人才有足够的精力干专业的事。
多渠道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进行分类指导和培养,使人才各尽其能。。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发挥人才总体功能。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有效防止高层次人才流失。
多渠道、多层次吸引人才。对高层次人才要能够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同时,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引进机制。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只要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企业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的,都要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政府要进行有效宏观调控。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出台成套的人才政策,保证人才结构能够得以战略性调整;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出台若干的产业政策,引导人才结构能够适应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求而优先调整。要保持人才规模较快发展,供需平衡;在人才结构调整过程中,政府要加强对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和监督,推动产业、区域人才协调发展,促进人才资源有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