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成为激活发展动能的关键变量。作为杨官林镇的一名选调生,我深刻认识到组织工作既要扎根现实土壤,更要把握时代脉搏,在守正创新中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强化理论武装,把稳思想之舵。基层党建始终是引领发展的"红色航标"。面对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要求,必须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通过建立"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融合机制,开展"田间党课""庭院宣讲"等特色活动,让党的声音直达群众心田。这种理论滋养不仅筑牢了信仰根基,更催生出"党建+产业""党建+治理"的创新实践,使组织优势转化为看得见的发展实效。
完善组织体系,织密治理之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神经末梢"。在杨官林镇的实践中,我们探索构建"镇党委统筹、村支部攻坚、党小组联动、党员示范"的四级组织架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通过建立"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中心户联片包户"等机制,将组织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百姓炕头。这种体系化建设既强化了组织凝聚力,更提升了治理效能,为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重点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建强干部队伍,锻造振兴之师。干部培养是基层党建的"源头活水"。针对乡村振兴人才瓶颈,我们创新实施"青苗培育计划",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通过选派年轻干部参与重点项目攻坚,建立"老支书传帮带"工作室,开展"乡村振兴擂台赛"等方式,锻造出既懂农业又善治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这种培养体系不仅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更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形成青蓝相继的生动局面。
深化党群联动,共绘发展之卷。人民性是基层党建的"鲜明底色"。在杨官林镇,我们推行"党群议事会""红色代办员"等机制,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对接平台,形成"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闭环。这种实践既密切了党群关系,更培育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生态。当党员先锋队成为防汛抗旱的"主力军",当志愿服务队活跃在助老扶困一线,党群同心的发展画卷正在冀东大地徐徐展开。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基层党建工作既要做好"夯基垒台"的基础工程,更要担当"立柱架梁"的战略任务。杨官林镇的实践启示我们,唯有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才能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让党旗始终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面向未来,让我们以组织力建设为支点,撬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共同书写新时代的"三农"华章。
郭奇 丰润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