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通过强化党组织建设、创新治理方式、凝聚社会力量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筑牢了基层治理的根基。
强化党的组织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基层治理中,党组织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强化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将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党员选拔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加强培训、考核和激励,提升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严格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通过组织生活,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构建五级联动机制:如淮北市濉溪镇建立“镇党委—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机制,将党组织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
创新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面对基层治理的新形势、新任务,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治理方式,运用信息化、网格化等手段,提升治理效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行“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形成“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穿透式体系。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精细化服务,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困难。开发智慧治理平台,搭建民情、企情等数据库,实现一网共治、一体联动。通过平台,可以实时调度反馈治理情况,提高治理效率。建立协商议事机制,解决基层矛盾纠纷。同时,邀请群众参与议事,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感。
凝聚社会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各地通过党建引领,积极动员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共同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群志愿服务中心等阵地,招募志愿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打造小区党群服务站,推动“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共建共治共享小区建设,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和创造力。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为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提供支持和保障。
强化服务引领,增强群众获得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政策解读等活动和开展文化活动,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风尚。基层治理的核心是服务群众。各地通过强化服务引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转变工作方式,把服务群众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开展便民服务,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增进与群众的感情。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党建赋能是筑牢基层治理根基的关键。通过强化党组织建设、创新治理方式、凝聚社会力量、强化服务引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七树庄镇 孙凤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