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县牛栏江索改桥完美收官数年后,本人特约贵州民族报社毕节记者站一行来牛栏江畔寻“穷”根。
2023年9月3日,正逢一天的秋老虎。我们在清晨第一缕朝霞的衬托下,驱车踏上来牛栏江畔的路,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憧憬,在海拉镇安监站长赵洪俊的随同下,头顶烈日,从马蹄湾顺流而行至江下游。群山横亘,江河交错,途经海昌、海平、花果、海元等多个村。
一路跋山涉水,在牛栏江大峡谷间沿江行驶,惊险时常伴随,时而颠簸不已,时而汹涌的江水似乎与岸上车辆追逐竞技,仿佛差之毫厘就免不了掉进江里,车辆在两岸悬崖峭壁的路上环绕的激流穿梭前行。眼看一座大山挡道路,当你正愁叹山塞疑无路时,继续前行,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转眼间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望天一条缝,看地一条沟” 被称为“最神奇的东方大峡谷”---牛栏江,在威宁县境内流长88公里,江对岸是云南省会泽县,云贵两省正是以牛栏江为界线。这条88公里江两岸生活着十万余名汉彝回苗和其他各族人民。很多地方都是高山峭壁,深谷急流,当地人民上百年来,祖祖辈辈都曾靠这20多条大大小小零星分布的跨江冰冷溜索维系生活、发展,与“外界”联通,过着“桃花源”般“与世无争”的生活,仅拥有江边几亩土地为生计,日子过得并不逍遥自在。所有来往的物资都靠人背着溜索而过,大点的牲畜、物品就无法溜索过江交易买卖,这都是曾经最真实的生活写照,在花果村和海元村尤最为典型。
花果村大石头组原居住有二十余户村民,顾名思义,大石头组,上百年来,这二十余户村民祖祖辈辈就居住在乱石堆里生活,石头可达数十吨、近百吨重,数十吨重的比比皆是,洪大的牛栏江流经此处只好从夹缝中穿行而过。后悬崖峭壁、高不可攀,前石缝纵横、深谷急流,村寨却独立于此。这里被人们形象的描述“抬头望天顶,毡帽滚进河,土少石头多,江河穿乱石,见石不见江”。
村民更不用说能耕种多少亩土地,就连埋葬过世老人都只能摊平棺底,用稀罕的土作“棺椁”,其余的全用石头堆砌,在当地叫作“堆尘葬”,这种礼葬习俗本人还是第一次见识。当地曾住的房子全是在后山悬崖岩洞里挖凿出来的岩土,一箩筐一箩筐的背,背来筑造居住的土坯房。
溜索一直是高山峡谷中当地群众的生命线,物资保障线,但危险随时存在,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寨子进出都得靠溜索滑到对岸,只有一条沿江的唯一通道,被当地称为“手扒岩,擦耳岩”,毫不夸张的说,脚下便是深至三到四米的牛栏江,手攀悬崖,身贴峭壁才能来去。过去年代娶的媳妇都是两岸乡亲中,外面带来的媳妇看到溜索就望而却步了。
“山里山外两重天”山里的人,山里的农产品要想走出大山都是很困难的,小孩读书每天都天不亮就出发,都得走上三四个小时,生病、感冒去医院或者买点药,也需要走上几小时才能到达医院诊所,就平时生活所需的油米柴盐醋都得走上四个多小时,才能到海拉政府所在地或者云南省会泽县挨近的小集才能买着。
溜索是命弦一线的无奈,并不是美丽的传说故事,2018年党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大石头组落细落实,在县领导亲自出马,多次到当地村寨做工作,镇村干部及各级有关领导积极配合,组织村民到五里岗搬迁点参观。并立足于诚恳耐心,深入细致,润物无声,春风细雨的引导工作,整寨二十余户搬迁至威宁县五里岗。
“昔日溜索行路难,今朝驶向幸福家”。2023年9月5日,我们一行来到大石头组村民卯昌富、卯昌云家,刘福查搬迁五里岗朝阳新城安置点家中采访。卯昌富的新家客厅沙发,电视等家具摆放井井有条、整整洁洁,屋内厨房,卧室干净整洁。卯昌富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说:“感谢共产党,感谢各级领导干部,过去在老家如生疾病外面去买药的话很远,严重点的等不到药了。现在,医院在门口,学校在门口,市场在门口,近处就有务工,与过去相比,是天壤之别,如今的日子好多了”。
一进门就看到了门后,贴满了奖状,卯昌富说到三个孩子,两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可见孩子们都很优秀。像卯昌富这样从边远山区一步登进繁华似锦的城市安家的,也有很多,曾经可是连威宁县城都没有到过的,能够实现一跨千年的梦想碟变,只有共产党才能做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贵州省全省15座溜索改桥工作中,威宁县就有8座。当地有一句顺口溜“对门看得见,相见要半天”高耸入云的大山与深不可测的牛栏江,溜索是当地群众出行的艰辛与无奈。
从2013年开始,威宁县大力推进溜索改桥项目,在牛栏江上共修8座大型溜索改桥,结束了江畔两岸十万余各族人民祖祖辈辈靠索维系发展的历史。加快了云贵两省牛栏江畔各族群众发展步伐,促进了省际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如今,桥上各类车辆川流不息,摩托和农用车来来往往,两省各族群众构建互嵌式发展,形成了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索改桥编织了省际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纽带,是牛栏江畔民族团结进步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生动载体。
昔日,野性十足,粗犷苍凉,桀骜不驯的牛栏江大峡谷,而今成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旅游摄影天堂。桥修了,路通了,赚钱的机会就多了,牛栏江的未来更适合开发的大峡谷文化共同体旅游。各相关部门做好工作对接,深度合作,展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机制和历史脉络,紧扣牛栏江发展历程,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促认同。
保留索道作文物,见证发展,仅供参观,20多条溜索绝大部分现已拆除,仅剩的寥寥无几。诸如花果村的大石头组整体搬迁遗址保护原貌,吸引外界更多的人走进大峡谷,感受曾经的辛酸、苦难、懂得感恩,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用心守护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特别为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革命、从建设、改革至新时代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震撼。脱贫攻坚取得胜利,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索改桥建设在牛栏江推进经济发展,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没有到过牛栏江,等于没有到过威宁,更没有真正了解贵州。开发牛栏江文化共同体旅游的意义非凡,吸引更多游客以寓教于游的方式前来参观,实现一场“现场教学”或“参观学习”,实践教育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感染,用心感受什么是“致富桥、平安桥、希望桥、连心桥、感恩桥、 融合桥”。编织起各民族人民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一步一步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文化成果都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共识。
“曾经山河行路难,如今蜕变奔小康”这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也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确保“铸”之效果,达到“牢”之目标。
作者:禄兴贵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