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北京科技大学玉龙实践队围绕龙泉剑这一非遗项目,开展了详细的调研。
在实践过程中,玉龙实践队采访了王剑伟先生和江龙先生。王剑伟先生陈述了现在龙泉剑的处境。一方面,龙泉剑的底蕴深厚,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剑的非遗技艺完备,匠人不仅能铸造上等的龙泉神兵,也在不断地回溯历史,发掘龙泉剑历史,不断提升龙泉剑铸剑技艺。如今,龙泉宝剑的锻造技艺传承者仍有七十余位,在传承方面,龙泉剑仍能完成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但同时,王剑伟先生也指出,龙泉剑在后辈中并不能具有高吸引力,从事铸剑事业的人并没有随着非遗文化建设的开展而显著增加。“年轻人都希望赚快钱,赚大钱,静下心来学技术的人太少了。”王剑伟先生如是说。同时,江龙先生也直言:“老一辈的手艺人都从打铁开始,抡十几年的铁锤才能小有成就。如今的年轻人,很难有吃得了这种苦的人。”对于龙泉宝剑这种同时对体力和技艺都高要求的非遗文化来说,这个消息并不乐观。
此外,受限于相关政策,龙泉剑这一瑰宝被列为管制刀具,这对于龙泉宝剑的运输是一种限制。许多刀剑爱好者受限于地理环境等条件,不能够一睹龙泉宝剑的风采。更多的人,甚至只能从央视的转播中看到龙泉宝剑这一神兵。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下,龙泉剑的产业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这无疑对于龙泉剑的传播,是一个阻碍和挑战。面对这些不利因素,龙泉县政府积极建设龙泉宝剑生态链,通过网络建设龙泉宝剑的新传播渠道,打造龙泉宝剑的定制等多元产业。
同时,江龙先生提出,龙泉县政府也在跳出龙泉宝剑这一个圈,创造性地将龙泉剑的锻造技艺应用在茶刀等多种艺术品之中,充分发挥龙泉宝剑非遗技艺的优点,促进龙泉宝剑的转变,把硬文化变成促进龙泉发展的软实力。“把老祖宗的东西用起来,给后人创造更好的体验,这样的文化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江龙先生如是说,“龙泉宝剑应当为助力时代发展做出贡献。”如今,江龙先生也在为帮助龙泉宝剑的转身做出贡献。
龙泉宝剑不仅在国内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而且在国际上,也同样面临着一定的困境。竞争激烈,日本,德国等多个国家的刀剑对于龙泉宝剑进军国际市场都是巨大的挑战。针对这一处境,玉龙实践队提出“悠久的历史是龙泉宝剑战胜其他刀剑的关键所在”。中国想把龙泉宝剑推出国门,就必须在文化上下功夫。“正如金庸先生的小说一样,金庸老先生用中国的故事,把中国的武侠情怀传向了全世界。龙泉宝剑也需要这样的一个过程,通过龙泉故事去吸引人,留住人。”玉龙实践队队长如是说,“物质是交流的载体,文化是留住灵魂的根。”对此,王剑伟先生与江龙先生也表示了充分的认可,强调了建设龙泉宝剑文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对于龙泉剑如今的处境,玉龙实践队与龙泉市文旅局达成共识:龙泉宝剑如今的处境,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玉龙实践队将会在未来,践行“传承非遗文化,共促时代发展”的使命与责任。希望在龙泉县政府和玉龙实践队的共同努力下,能进一步发扬龙泉宝剑这一非遗文化,助力龙泉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