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因其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等核心优势,正迎来产业化加速。随着国内主流电池厂商技术路线基本确定,产业链发展路径日益清晰,预计2027年将成为小批量装车的关键年份。
与传统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从根本上解决了电解液泄漏、燃烧等安全隐患,并能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在能量密度方面,通过兼容高电位正极材料和锂金属负极,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预计将突破500Wh/kg,远超当前液态电池水平。
在技术路线选择上,硫化物电解质因其高离子电导率和优异的综合性能,已成为国内电池企业的主流选择。正极材料方面,产业界确立了“短期高镍三元过渡、远期富锂锰基升级”的阶梯式发展路径,负极则以硅碳/锂金属为主要方向。
生产工艺革新,前中段设备迎来重大变革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推进,正在带动锂电池生产设备的全面升级。从工艺环节来看,前段和中段设备的变革尤为显著,这将为相关设备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前段工艺中,极片制造和固态电解质成膜工艺发生根本性变化。若干法电极工艺得到普及,将不再需要传统的烘干和溶剂回收设备,同时对辊压设备的精度和均匀度提出更高要求。此外,纤维化设备如气流粉碎机、螺杆挤出机等将成为新的需求增长点。
中段工艺方面,传统的卷绕工艺将被“叠片+等静压+胶框印刷”的新工艺取代。其中,“叠片+软包”的封装方式因其能有效分散应力、优化固-固界面接触,被认为是最适合全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这一变革同时意味着注液设备的退出和历史使命的完成。
后段工艺虽然变化相对较小,但由于固态电解质的高离子电导率需求和固固界面接触问题,化成分容环节正向高压化方向发展,工作压力预计将提升至60-80吨水平。
设备企业积极布局,国产供应链迎来新机遇
面对固态电池产业化带来的设备需求,国内设备企业已展开积极布局,在各细分环节形成了专业化的供应商体系。
在全线设备供应方面,先导智能作为整线解决方案提供商占据重要地位。在专业设备环节,赢合科技、利元亨、海目星等企业在固态电池全环节设备领域具有较强实力。联赢激光专注于固态激光焊接设备,德龙激光则在激光制痕绝缘和UV喷涂设备方面具有优势。
此外,杭可科技作为后段高压化成分容设备的龙头企业,纳科诺尔在干法辊压设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都有望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进程中受益。
随着2025-2026年国内外整车厂密集路试的展开,以及2027年量产节点的临近,固态电池设备环节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具备技术储备和前瞻布局的设备企业,有望在这一产业变革中占据先机。
广东博众分析指出:
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兼具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及结构简化优势,目前硫化物路线因其高离子电导率成为主流,国内电池企业规划2027年实现小批量装车,能量密度目标400Wh/kg。工艺设备方面,前段干法工艺推动辊压、纤维化设备需求增长,中段由叠片+等静压替代卷绕与注液,后段化成分容向高压方向发展;建议关注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利元亨、海目星、联赢激光、德龙激光、杭可科技、纳科诺尔等设备企业。
本文观点由博众投研团队容伟彪(执业编号:A0600621050004)编辑整理,仅代表个人观点,任何投资建议不作为您投资的依据,您须独立作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特此说明:博众通过各渠道推出的相关文章仅面向广东博众智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客户群体,文章内容不表明对相关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若您并非广东博众客户群体,请勿接收或者使用博众通过各渠道所推送的任何信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