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接地气”,让理论宣讲有厚度更有温度。理论宣讲要入脑入心,首先要让内容“实起来”,既要有理论高度,更要有民生温度。全会精神涵盖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等重大议题,这些看似宏大的战略部署,实则与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宣讲不能停留在念文件、背条文的层面,而要把“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把“大道理”拆解为“小故事”。要聚焦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结合“十四五”时期取得的辉煌成就,用14亿多人口的幸福生活图景诠释全会精神的实践伟力。江西龙南的“围屋燕语”宣讲品牌,正是通过“百姓名嘴讲成果”的方式,让群众从身边变化中感悟理论真理,让宣讲既有政策厚度,又有民生温度。宣讲者要深入基层调研,把全会部署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把抽象理论与具体实践相联系,让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真正实现“理论搭台,民生唱戏”。
方式“冒热气”,让理论宣讲有新意更有引力。传统“你讲我听”的单向宣讲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群众的认知习惯,唯有让宣讲方式“活起来”,才能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打破场地、形式、载体的限制,构建“线上+线下”“固定+流动”的多元宣讲格局。线下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广场、农家院落等阵地,开展“小板凳座谈”“党群夜话”等微宣讲,用乡音传递党音;也可借鉴“宣讲+文艺”模式,将全会精神融入山歌、小品、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理论宣讲在欢声笑语中入脑入心。线上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设宣讲专栏、制作短视频、开展直播互动,用生动画面、鲜活案例解读全会精神,让理论传播突破时空界限。龙南市构建的“1+9+N”宣讲队伍体系,汇聚专家学者、先进典型、青年代表等多元力量,形成了“党校专家讲理论、青年力量讲奋斗”的生动局面,为宣讲注入了新鲜活力。宣讲者要主动创新表达,用时代话语、鲜活案例、互动体验让理论宣讲“冒热气”“添人气”,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群众热议的“高频词”。
实践“见实效”:让理论宣讲有落点更有力量。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宣讲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推动工作、惠及群众上。全会精神不仅是理论指南,更是行动纲领,宣讲不能止于“听”和“学”,更要落脚于“干”和“实”。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宣讲过程作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过程,把全会部署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一线检验宣讲成效。海南妇联干部将全会精神转化为妇女赋能、儿童保护的巾帼实践,黄花乡基层工作者把政策宣讲与特色养殖、有机种植等产业发展相结合,都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生动范例。宣讲者要当好“施工队长”,既要讲清楚“为什么干”,更要指导“怎么干”,聚焦全会提出的“六个坚持”工作原则,围绕高质量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科技自立自强等重点任务,带领群众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要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检验宣讲成效,让全会精神在基层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理论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宣讲之力凝聚奋进伟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描绘的宏伟蓝图,需要通过生动有效的宣讲凝聚全民共识,需要通过脚踏实地的实践变为现实。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当好全会精神的“宣讲员”和“实践者”,让宣讲内容接地气、方式冒热气、实践见实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起磅礴的思想力量和实践力量。(岳池县水务局 邓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