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及金华市分行的支持下,浙江稠州商业银行成功接入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下简称“资金流信息平台”),在科技赋能普惠金融、风险管理智能化水平方面迈上新台阶。嘉兴分行借此契机,以数据创新应用为抓手,在优化“贷款三查”流程、提升授信服务质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区域内优质企业发展提供了高效金融支撑。
嘉兴某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海盐县域民营企业龙头,始创于1997年,业务版图涵盖特钢、货架、热电、建筑、国际贸易、装备制造及三产服务等多个领域,下设博士后工作站,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设有海外分公司,现有员工超2000人,年营收突破70亿元。由于集团旗下子公司众多,资金实行集团统一融资与调配管理,经了解这是集团总部认为最高效的资金使用方案,但对于银行客户经理面对如此庞大体系时做到“条分缕析后的拨云见日”,的确是一个难题。
图为嘉兴某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大楼现场 孙骏/摄
传统模式下,银行面对的难题便是没有资金流平台项下的“人控不确定性”,比如流水多少才算“够”?临时走账会被看“穿”?或者如何解释流水波动?隐性负债、上下游稳定性信息如何挖掘?银行怎么分析流水?授信企业会不会“主动维护”流水才能提高授信成功率?更或者担心授信企业的流水存在什么问题,或者想避开常见雷区?又或者在贷后管理中,如经营流水规模显著下降、中断或出现其他异常,会立即触发风险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但对应经营流水为非我行时该如何处理?
资金流信息平台的接入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该平台如同为企业经营状况打造的“财务CT”,凭借自动分析功能实现“机控赋能”,穿透可能经修饰的财务报表,直抵企业经营的“核心脉搏”。通过对企业流水总量与增长率、日均余额与波动性、流水结构与对手方、流水频率与规律性等维度的系统分析,结合历史流水“沉淀资金”(日均存款)和“周转规律”,银行能够精准测算企业偿债能力,科学制定授信额度与还款计划。与静态的财务报表相比,动态真实的经营流水堪称企业融资的“活档案”,成为企业获取信用贷款的重要“通行证”,也为银行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提供了关键支撑。
此次成功接入资金流信息平台后,嘉兴分行依托该平台的“透视”优势强化风险识别能力,构建起“人控+机控”的双重风控模式,打破传统授信依赖抵押担保的局限性,为更多经营规范、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更高效的信用贷款支持,营造更加积极有效的营商环境。
中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部分企业经营信息不透明、信用画像不完整,“融资难”“融资贵”的发展困境仍然存在。资金流信息平台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建设,汇聚企业真实动态的资金流数据,为金融机构精准评估企业信用状况与经营活力提供了权威数据支撑。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嘉兴分行将持续深化平台应用,以数据创新驱动服务升级,打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为区域营商环境优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嘉兴分行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