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对接“健康中国”建设对中医药人才的迫切需求,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与东莞万江人民医院携手共建的中医康复技术校企合作课程于10月30日正式启动。中医药系黄雪莹副主任、万江人民医院科教办主任关江伟主任医师出席开班仪式。首课由康复科护士长袁艳芬主讲,中医药系陈金兰和彭文婷老师担任助教,授课对象为24级中医康复技术3班。校院共同开启从“校内实训”到“临床应用”无缝衔接的人才培养新探索,为中医药职业教育注入新动能。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与万江人民医院校企合作课开班仪式合照

校企合作课师生合影
协同育人:
从“实训室”走向“病床边”的战略融合
本次合作是校院双方基于共同发展愿景的深度协同。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依托医药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持续完善“岗课赛证创研”综合育人机制。东莞万江人民医院则凭借其在中医康复领域的丰富临床资源与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场景与实战指导。双方共同构建校院协同育人共同体,打破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壁垒,推动医院的病案转化为教学的教案,医院的专家走进学校的课堂,实现人才培养与临床需求的高度契合,搭建起从技能实训到临床胜任的贯通之桥。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与万江人民医院校企合作签约及授牌
实境教学:
以“火龙罐”为载体的技艺淬炼与思维塑造
首期课程以火龙罐综合灸疗法为核心内容,由万江人民医院康复科护士长袁艳芬老师亲自授课。课程构建了“理论精讲—实操督导—案例复盘—临床思维”四位一体的教学闭环,超越单纯技术传授,注重临床思维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培养。袁护士长系统讲解火龙罐的结构原理、适应症与禁忌症,并结合典型临床病例,深入分析不同病证下的操作策略与辨证要点,引导学生领悟“手法是表象,辨证是核心”的临床真谛。
在2-503中医康复技术实训室中,学生在临床专家指导下,将所学经络腧穴与火龙罐操作融汇于模拟病患的实践场景。从“实训室”到“病床边”的沉浸式教学,不仅锤炼学生的实操能力,更培养严谨的临床思维与职业认同感。首次“点火”不仅是技能的启蒙,更是职业使命的点燃,为后续深入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康复科袁艳芬护士长给24级中医康复技术3班授课
闭环培养:
构建“教学—临床—反馈”一体化育人机制
本次合作通过将临床标准前置融入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的精准化与实战化。校企协同不仅着力于培养“康复科预备菁英”,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反思能力,形成 “教学激发思考—临床验证真知—反馈优化教学” 的良性循环。这一模式有效破解了职业教育中“学用脱节”的难题,为培养具备岗位胜任力与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系统保障。




学生认真学习实践火龙罐综合灸技术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与东莞万江人民医院的此次携手,是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有效回应。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内涵,从单一技术课程拓展至共建“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教学资源库、共管实习实践基地、共研行业技术标准等领域,构建覆盖 “人才共育、师资共培、技术共研、成果共享”的全面战略合作生态,致力于打造区域乃至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校院合作的典范。以融合为引擎,以贯通为路径,中医药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之路正越走越宽、越行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