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身时,一道温和的目光撞进眼底。身旁人轻声介绍:“这是王镇长。”我微微一怔:印象里的镇长该是沉敛持重的模样,可眼前这位,眉眼间藏着几分青年人的清秀,笑起来眼角不见纹路,倒像楼下刚入职的大学生,那份亲和几乎让人忘了“镇长”二字的分量。
我们在看台角落闲聊。他说话不疾不徐,目光却在场上场下流转:时而落在奔跑跳跃的球员身上——此刻正有人突破防守,一记干脆的扣篮引满堂喝彩;时而投向场边色彩鲜亮的广告牌——那是镇上特意组织本地企业做的宣传。沿着球场边走,卖“岳池米粉”的老板笑得合不拢嘴:“每逢比赛,生意最红火!”我忍不住买了五斤。旁边的调料摊前,玻璃罐里的豆瓣酱泛着油润光泽,泡辣椒红得像团跳动的火苗。摊主热情招呼:“同志,来点豆瓣酱和泡辣椒吧,远近闻名咧!”说着眯眼笑,“今天生意好,都快卖光喽!”
“你看这些摊子,”王镇长指着这片喧嚣,语气里带着自得,“一场球能聚起周边几百号人,这就是人气!有人气,生意自然旺。”聊起酉溪镇的家底,他熟稔得像数自家粮仓。话题从眼前的热闹延伸到全镇发展,他的语气添了丝凝重:“我们摸清了家底,定下发展方向:围绕‘一片一产业’‘一片一中心’,划分‘柑橘、藤椒、生猪、蚕桑’四大产业片区,以寇家坝、林场、秀观音、双龙寨四村为核心辐射周边。
现在寇家坝千亩柑橘年产值超350万,林场村千亩藤椒产值破200万;秀观音年出栏生猪3.6万头,产值7500余万;双龙寨等村蚕桑1210余张,产值180余万。这是根基,得先夯实、做优,再图提升。”他指尖无意识轻敲广告牌,“别处的法子再好,也得能在我们这土里扎根。就像这‘村超’,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原先就是片空地,靠筹资金、拉赞助,才变成今天这样。”
“这‘村超’,是我们以‘关爱儿童’为核心,创新‘篮球+公益+助农’模式打造的。”他接着说,“第一季2025年3月27日开幕、9月4日收官,6支队伍打了20余场;第二季9月27日启幕,队伍扩到11支,鏖战30余场。到现在,已有380名儿童受助,累计发放款物10万余元——既有困境儿童,也有学业优秀的学子。中场投篮游戏送出特色奖品超千份,吸引近万人次参与,真正践行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我指着球场边的大屏幕:“这屏幕真不错,队伍、队员看得清清楚楚。”王镇长点头微笑:“它还连着游子的乡情。这是新疆政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政先生捐的。他虽在外打拼,却心系桑梓:给老石桥村捐10万元装了130余盏路灯,吸纳酉溪镇百余人就业,得知镇上组建应急队就捐了消防车,两季‘村超’也捐了十余万支持赛事和儿童关爱。”
看着密集的广告牌,我问:“酉溪户籍人口五万多、常住2万多,3万人在外打拼,这么大的镇,有自己的特色产吗?”“有!但工作刚起步,还得不断提炼、大力宣传。”王镇长兴致更浓,“借‘村超’这个平台,我们要让‘酉溪五宝’在市场里‘活’起来!”他如数家珍:“一是‘酉媛’柑橘,果香浓得像老乡的热情;二是‘酉香’花椒香囊,巧用藤椒香气,实用又别致;三是‘酉酿’小麦精酿啤酒,醇厚回甘;四是‘酉味’腊肉、泡菜、豆制品,一口就是乡愁;五是‘酉茶’,品质能媲美名茶。这些都是酉溪人的智慧汗水,正从田间走进车间,从农产品变成特色商品,要走出酉溪,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就是我们产业振兴的特色路!”
如今“村超”的11支队伍,覆盖了大半个岳池县。每逢赛日,邻镇甚至县城的人都驱车赶来,停车场挤得满满当当。“看那个22号,”王镇长指向场内——一位青年纵身投篮,动作标准又拼劲十足,“他是白庙镇镇长柏艺。”
晚风拂过球场,裹着泥土与汗水的气息,也掺着竹筐里的果香、酱缸里的咸鲜。我忽然明白,发展的真谛未必是宏大叙事。有时它就藏在这里:有人看透泥土下的潜力,听懂乡亲笑声里的期盼,然后把一场球赛、一筐鲜果、一门手艺、一片爱心,连同责任、产业与品牌,像串珠子似的精巧编织,最终成了一条让平凡日子发光的链条。
离场时回望,王镇长还站在原地,正跟卖豆干的大娘比划着,商量下次多备些货。金色夕阳涂在他年轻的脸上,也洒在场上每一个忙碌的身影上,暖意融融,像给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铺了一层会生根发芽的光。在他身上,我清楚看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喷薄的希望,还有这片热土蒸蒸日上的壮阔图景。(袁浩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