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天府绘新卷 安逸四川启华章
——2025四川文旅发展大会主题展全景呈现文旅融合新图景
巨型“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标识构筑起视觉核心,悠扬的“天姿国乐”旋律缓缓流淌,一幅“诗和远方”交织的四川画卷徐徐展开……10月29日,“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融合主题展在绵阳市梓潼县四川两弹城博物馆外广场正式启动。作为2025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此次展览以创新形式系统呈现四川文旅融合的最新成果与发展活力。
本次展览围绕“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主线,设置“擦亮品牌・做靓名片”“业态共生・全域发展”“品质供给・消费潮涌”“改革破局・融合赋能”四大板块,突破传统静态展陈方式,融合场景化、数字化与互动化表达,生动展现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以来四川在文旅融合方面的新亮点、新成果与新模式,让观众沉浸式体验“锦绣天府”的生态人文之美与“安逸四川”的生活美学。
聚焦品牌建设,呈现四川文旅新气象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内强品质、外塑形象”,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展览开篇即以“擦亮品牌・做靓名片”为主题,集中展示四川在打造世界级文旅地标、做靓“名作、名城、名人、名品”四大文旅名片,以及推进巴蜀文旅全球推广计划方面取得的成效。
当前,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正在川渝两地热烈举行。在天府文艺名作高峰计划的推动下,“文艺川军”表现抢眼:6部作品入围第十八届文华奖,数量创历史新高,类型实现全面拓展;另有3部作品进入第二十届群星奖终评,展现出“四川名作”的强劲发展势头。
备受瞩目的“金熊猫”也携影视成果亮相展场。今年9月成功举办的第二届金熊猫奖,不仅为国际影视行业注入新活力,也彰显了四川打造“世界的金熊猫”的文化自信与推动文明互鉴的开放格局。
四川正加快构建“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文旅名城体系,持续推进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聚焦李白、苏轼等20位历史名人实施片区综合开发。同时,三星堆、大熊猫等全球IP通过文创开发、品牌联名与数字产品转化,实现年销售破2亿元、IP授权超千万,成为四川文化的“移动名片”。
五大业态融合,推动全域全季旅游发展
如今四川文旅早已突破传统观光模式,形成“文旅+百业”与“百业+文旅”的多元生态。展览通过多个微缩沉浸场景,重点呈现文博旅游、红色旅游、演艺赛事、生态康养、农文旅融合等五大业态的发展成果,展现四川在推动“全域联动、全季畅游、全时消费”方面的创新实践。
打破静态陈设局限,非遗IP动态T台秀成为现场亮点。蜀锦蜀绣、藏羌织绣、非遗竹编、彝族服饰等传统技艺,与《遮天》、NBA、宝格丽、李宁等国内外知名IP跨界融合,打造出一系列时尚单品,让非遗从静态展品转变为年轻人喜爱的“潮流符号”,形成具有情感共鸣的互动体验。
围绕高品质消费供给,四川首次推出“1+10+N”文旅消费品牌体系。“少必入川”板块融合电竞、音乐、国潮等元素,打造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熊猫伙伴”持续吸引全球关注;“蜀山暖雪”则通过微缩场景展现四川独特的暖雪资源,强化“南方冰雪游首选地”品牌吸引力。作为地方特色品牌代表,“‘青’睐绵阳”携“机甲熊猫”亮相,首批推出“熊猫有约”“悠游周末”等子品牌,依托科技、潮玩等元素打造青年旅游目的地。
科技赋能文旅,绘就融合发展新图景
现场,一座三国主题戏台以创新情景表演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地面则以九绵黄金旅游通道为线索,串联九寨沟、黄龙、李白故居等30余处优质资源,展现“一路皆景、一路通景”的交旅融合新格局。
这些场景背后,是四川正在推进的11个跨区域重大文旅项目,包括三国文化旅游目的地、天府大道风景道、大峨眉及大九寨世界旅游目的地等。通过“政策、项目、金融、科技”多轮驱动,四川正系统破解发展障碍,激发文旅新动能。
展览中的文旅“黑科技”尤为引人注目。四川智慧文旅推荐官“川宝”依托大语言模型与云端智能系统,以互动方式展示四川多元魅力。同时,四川旅投、科大讯飞、零零昊等企业带来的“锦绣天府号・熊猫专列”、多语种AI透明屏、外骨骼登山装备、高寒零碳旅居舱、AI智能眼镜等创新产品,已在多个景区投入应用,体现“科技赋能、智慧引领”的发展路径。
此外,展览还呈现了全国首个跨省域低空文旅协同项目——由四川企业沃飞长空自主研发的大型载客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为构建巴蜀低空文旅走廊,实现“云上看巴蜀”的全新体验,打造“川渝空地无缝接驳”的立体场景,标志着文旅“未来图景”正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