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黄沙水产市场批发业务启动搬迁,其原址的未来发展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近日,广州粤恒丰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志成与副经理潘柱燐共同宣布,本档口市场原址将不随批发业务外迁,而是启动全面转型升级,旨在打造一个集文化体验、品质消费与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海鲜新地标”,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
战略定位:双核驱动,互补共赢
面对市场搬迁的变局,粤恒丰管理层提出了前瞻性的“双核发展”战略。总经理潘志成提出,核心优势在于“吃海鲜到黄沙”的品牌认知、成熟的街坊客流以及毗邻沙面、永庆坊的黄金区位,这为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副经理潘柱燐补充道:“黄沙与新市场绝非零和博弈。新市场将是现代化的流通枢纽,而我们留守的原址,则要深耕文化与体验,成为展现广州千年商都海鲜文化的窗口。”
升级蓝图:从交易场到文化体验场
据悉,升级后的市场将彻底告别“脏乱差”的旧貌,通过环境整治、动线重设与智慧科技引入,打造明亮整洁的购物空间。业态上,将保留“档口买、酒楼加工”这一经典组合,同时深度融合文化元素,规划水产市集、疍家文化展示等互动体验区。
市民心声:期待升级,更盼留住“老味道”
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新老客群平衡问题,总经理潘志成给出了明确答复:“我们的核心是‘老客留得住,新客愿意来’。”他表示,对于在意“鲜度”和“习惯”的老主顾,将坚决保留“现挑现做”的核心服务,并通过优化环境(如增加休息区、免费试吃)来提升体验,让他们感觉“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但更干净舒服了”。
这一规划得到了现场老街坊的认同。在黄沙买了十几年海鲜的陈伯表示:“最怕升级后没有了那种热闹亲切的感觉。只要能保证海鲜质量,环境变好我们当然欢迎。”同时,他也期待能带孙辈来体验更新的东西。
而对于追求“体验”和“文化”的年轻人与游客,市场将通过市集、文化展示及与旅游平台合作的“黄沙水产文化半日游”等项目来吸引他们打卡。一位正在附近拍照的年轻游客李小姐得知后很期待:“如果能把买海鲜和了解本地文化结合起来,会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平衡之道:分层服务实现新老共生
如何平衡二者?潘志成强调关键在于“分层服务”:为老客保留传统交易区,为新客开辟文化体验区,两者互不干扰又相互引流。他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老街坊买完虾可以顺道去市集尝鲜,游客体验完疍家技艺后也可能顺手买些干货——让所有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黄沙记忆’。”
未来展望:守护城市记忆,共创行业新篇
本次转型升级,是黄沙水产市场发展史上的重要一步。它不仅是粤恒丰集团在挑战中捕捉机遇的战略抉择,更是一次对广州城市记忆的深度梳理与活化。未来,一个既保留地道广府烟火气,又充满现代活力与文化魅力的“新黄沙”,将继续作为广州美食与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向世界讲述“食在广州”的生动故事。(孙希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