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与教育现代化深度融合的当下,单纯的课程引进或品牌嫁接已难以满足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的未来,在于能否构建一个融合学术严谨、品格塑造与全球视野的完整生态。在这一背景下,狄邦肯思与英国国王学院学校的合作,便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中外办学,成为一场关于K-12教育范式创新的深度探索。
这场探索始于2014年。狄邦教育集团作为国际课程引进与管理领域深耕多年的先行者,携手北京人大附中、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等国内知名学府,以及享誉世界的英国国王学院学校,共同致力于打造高标准、创新型K-12特色学校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资料显示,狄邦已为全国30所优秀高中提供国际课程服务,合作建立近40个课程中心,在校生规模最高达8500人,同期外教超过500人。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狄邦对教育质量与教学成果的持续追求,更是其在国际化办学道路上稳步前行的有力印证。
然而,这些合作的深层价值,并非止于强强联合的规模效应,更在于其对教育本质的回归与重塑。它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即在人工智能与全球化并存的时代,我们应如何教育今天的孩子,以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理念的根基:从“知识传递”到“能力孵化”
成都狄邦肯思学校的办学使命给出了清晰的回答。其致力于打造一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面向未来的学校,帮助学生“胜任尚未诞生的工作,应用还未发明的技术,去解决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社会问题”。这一颇具前瞻性的定位,决定了其教育模式必须超越传统的知识灌输。
为此,狄邦肯思植根于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零点项目”(ProjectZero)与经合组织(OECD)的PISA全球胜任力两大权威框架,教育实践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社会情感与伦理维度,强调跨文化探究、批判性思维、协作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未来十大关键能力素养,成为了学校课程与活动的设计基石。
三大支柱:构建全人教育的支撑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引入了英国国王学院学校积淀百年的“三大支柱”体系,并进行了本土化创新。
学术保障体系:这里追求的学术卓越,并非应试意义上的高分,而是融合了创造力与严谨性的深度学习。课堂采用项目式学习(PBL)、探究式学习及STEAM跨学科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其学术延展课程更是深度赋能,开设了从美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英国物理奥赛到纽约时报写作大赛等一系列高端学术竞赛辅导,为学生攀登学术高峰提供支撑。
学生关顾体系:学校深信,教育的基石在于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导师制,学校构建了一个“家外之家”,专注于培养学生责任感、伦理实践、自律与领导力。这种超越课堂的关顾,为学生提供了安全、支持性的成长环境,是其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重要保障。
课程延展体系:真正的教育不局限于教室。学校提供了超过70个延展活动项目,涵盖艺术、体育、语言、学术、领导力等五大领域,学生参与度高达95%。从创业集市到英国姊妹学校的文化交流,从“新兴领导者”小组到社区服务,这些活动是学生探索自我、发展个性的关键场域。
成果的印证:个性化路径上的多元绽放
这种全人教育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学生的成长轨迹上。无论是2025届毕业生Jack Zhao凭借物理、计算机、进阶数学、数学四门A*的成绩成功圆梦牛津大学工程专业,还是其他学子斩获的包括帝国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香港大学、多伦多大学在内的全球知名学府录取通知书,都清晰地印证了这一点。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毕业生的专业选择呈现出高度的多元化与个性化,覆盖了近60个方向,从传统的工程、计算机,到精算、神经科学、游戏美术设计、哲学等小众前沿领域。这所学校证明了,成功的教育不是生产同一型号的“优秀产品”,而是帮助每一个独特的个体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之路,实现个性化发展。
狄邦肯思与英国国王学院学校合作的深远意义在于,其目的并非是在中国复制一所“英国名校”,而是试图进行一次“教育的化学反应”。它将中国基础教育扎实严谨的学术传统,与西方教育注重批判思维、创新能力的精髓相融合,并置于全球胜任力的框架下进行重构。
这无疑是一条更具挑战性的路,它要求教育者具备更深厚的洞察力、更长远的目光。然而,正如古语所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培育能够适应并引领未来世界的下一代这一伟大事业上,这样的探索显得尤为可贵。它不仅仅是在建造一所所学校,更是在为中国教育的未来图景,描绘一种充满可能性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