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理财诈骗行为以“低风险高回报”为诱饵持续出现,利用投资者“小额尝试→信任加深→大额投入”的心理层层设套,实为投资理财诈骗的典型风险模式,让投资者陷入远超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困境。
诈骗手段第一步:小额试投引上钩
骗子先以“新手专享”“小额保本”为噱头,推荐5000元以内的“低风险产品”,强调“稳赚不赔”,实际将较高风险产品包装成低风险产品。初期按时兑付收益,借“理财红包”打消顾虑,完成“小额尝试”的第一步设套。
诈骗手段第二步:升级投入套牢身
当受害人放下戒心,便推出“老客户专属升级产品”,要求追加投资。初期推荐1万元“稳健型”产品并按时返还小额收益,到期时则诱导购买10万元起的“高收益”产品。若受害人质疑,便以“保障资金安全”等理由施压,甚至伪造“产品风险测评匹配表”“合规备案文件”博取信任。
诈骗手段第三步:风险爆发难脱身
骗子掩盖产品收益波动的风险信息,合同中暗藏“风险自担”条款,对风险等级、测评结果进行篡改,营造“操作合规、风险可控”的假象。受害人要求兑付时,才发现其中猫腻,最终难以追回损失。
案例说明:上班族李女士在“理财交流群”看到“5000元以内保本体验产品”广告,首次投入3000元,15天兑付90元收益并获赠20元“理财红包”。随后客服推荐1万元“老客户升级产品”,返500元收益后,又以伪造的风险测评表、银保监会备案文件,诱使李女士投入15万“内部高收益项目”,两月后李女士欲赎回资金,发现客服微信拉黑、交流群解散,翻出合同才见不起眼角落的“风险自行承担”条款,15万本金早已被转移,最终损失惨重。
防范锦囊:
1.摒弃“稳赚不赔”幻想,正规理财无“保本高息”,高收益必伴高风险;
2.警惕“小额试投”陷阱,初期返利是诱饵,“备案文件”可通过金融监管平台核验;
3.理财资金须转入正规金融机构对公账户,切勿打款至个人/陌生账户,细读合同免责条款;
4.遇疑似诈骗,保存相关记录并拨打96110全国反诈专线咨询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