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以下简称“WWF北京代表处”)主办的"东北人兽冲突管理青年学者交流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圆满落幕。本次会议聚焦东北虎保护地人兽冲突管理现状,搭建青年学者与保护管理部门的对话平台,推动政策、技术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构建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格局提供创新方案。
政学研共议冲突管理 六大路径破题
来自吉林省林草局、黑龙江省林草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及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的30余名代表,围绕人兽冲突治理展开深度研讨。会议提炼出六大核心路径:优化补偿机制,探索保险、社会捐赠等多元保障模式;凝聚政府、社区、NGO合力,构建共管体系;发展绿色经济,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社区收益;利用红外监测、AI识别等技术降低相遇风险落实《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办法》,强化普法宣传;借鉴全球案例,提升防护技术创新能力。
C2C模式首落地 珲春试点成效显著
WWF北京代表处长春区域项目主任王静在会上分享了创新实践:自2024年起,WWF在东北虎豹核心区珲春市推行"冲突到共存(Conflicts to Coexistence,简称C2C)"管理模式。该框架以包容性、参与性、综合性、整体性为核心理念,通过根源分析、利益相关方协作、科学评估机制,系统性解决人兽冲突。
"C2C不仅关注冲突化解,更注重预防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王静介绍,试点地区已建立社区保护网络,通过生态体验游、中草药种植等替代生计,提升社区经济韧性,减少对传统耕作模式的依赖。
挑战与展望:从管理到共生的跨越
当前,东北虎保护地人兽冲突治理仍面临三大挑战:社区抗风险能力待提升、防护技术需迭代升级、政策落地精细化不足。与会专家呼吁,需进一步推动跨部门数据共享、加强基层技术培训,并完善社区参与的激励机制。
WWF表示,将持续联合政府、科研机构及社区,探索"保护-发展-共存"三位一体模式,通过C2C框架的本土化优化,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中国方案。
随着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推进,虎豹种群数量持续增长,人兽活动空间重叠加剧。数据显示,2024年吉林省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案件同比增长23%,凸显冲突管理的紧迫性。本次会议为破解这一全球性难题注入青年智慧,彰显中国在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平衡中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