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产业链在变局中剧烈重构,东盟的“战略避险走廊”价值日益凸显。中国高度重视与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今年四、五月间两国多次高规格互访,多次强调其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和“海上丝绸之路”关键节点的战略地位,未来一段时间两国的高层互动与战略合作将持续深入开展。马来西亚凭借其独特的双重替代枢纽地位、多元包容的文化基因和成熟的政商生态,正迅速崛起为中国企业扬帆出海、重构竞争力的新“风口”。选择东南亚,尤其是马来西亚,源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巨大的市场潜力、与中国深厚的文化渊源,以及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企业要走向海外,政策迷雾如何穿透?本土网络如何构建?文化鸿沟如何跨越?作为以“品牌势能驱动商业增长”为使命的品牌研究智库,近日金旗品牌研究院组织了“商链全球”马来西亚商务考察活动,参访了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马来西亚中资企业总商会、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马六甲州政府等政府及协会机构、《星洲日报》媒体,以及华为、极兔、MBN燕窝公司、顶好水果等企业,与各界合作伙伴深入探讨了中国企业出海的“马来西亚路径”。
破局点:政商机构拆解落地密码,红利触手可及
中国企业的马来西亚之旅,离不开当地官方与半官方机构的精准导航。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董事、前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投资部副首席执行官林美敏介绍,在RCEP框架下马来西亚不仅是中美贸易摩擦下的替代走廊,更升级为全球价值链重组的关键变量。其吸引力远不止于制造业人力成本仅为中国的30%,更在于在税率杠杆、产业融合、地缘跳板等方面的叠加优势。林美敏特别指出,许多中国企业对于马来西亚专门针对中资企业(及外资)提供的各项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土地补贴、特定行业激励等,认知度不高,缺乏权威、系统的了解渠道。她同时对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能够为中资企业在当地提供的一站式行政服务做了详细介绍,强调这是破解政策信息不对称的关键。
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董事、前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投资部副首席执行官林美敏
马来西亚中资企业总商会会长兼中国交通建设(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庆久表示,中资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成功,绝非单兵作战的胜利。商会是企业的“娘家”,更是国家形象的守护者。当本地市场评价中国企业,首先看到的是集体标签,而非个体名片。总商会目前已拥有近400家会员企业,在当地深耕二十多年,能够为初来乍到的中企提供法律、税务、用工等实操经验,避免重复踩坑;能够引导中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融入社区,树立“可信赖伙伴”形象,化解潜在舆情风险;推动中资从早期贸易窗口、基建工程,向高科技、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高附加值领域跃升。
马来西亚中资企业总商会会长兼中国交通建设(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庆久
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副总秘拿督马子明博士介绍,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成立三十年来,已发展了1.3万家会员企业,通过研讨会、培训、国际交流等活动,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合作。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聚焦数字经济、贸易服务、零售餐饮等领域,积极鼓励中资企业与马来西亚本地中小企业加强合作,融入本地供应链、实现互利共赢。
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公会副总秘书拿督马子明博士
马六甲州首席部长投资顾问兼马六甲州政府对华特使拿督林万锋则对中马长期以来的合作给予高度肯定。他表示,马六甲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与马六甲海峡航运枢纽的双重地位,正重点推进三大核心产业的发展:滨海经济特区、高科技工业集群、多元旅游业。林万锋特别指出,马六甲凭借稳定的政治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及东南亚清真认证中心地位,已吸引众多中资企业深度布局。他呼吁中国企业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将马六甲作为进军东盟市场的战略跳板。“我们不仅是历史名城,更是未来产业与创新交汇的活力之州”,他总结道。
马六甲州首席部长投资顾问兼马六甲州政府对华特使拿督林万锋
破壁者:中企拓展海外市场的实战样本
中企要想在海外成功发展,在技术深耕、运营创新与文化融合方面需要做出努力。华为马来西亚堪称技术合规与深度本土化的教科书。华为在当地已扎根24年,面对美国技术管制,以巨额研发投入重构韧性供应链,同时构建严密的合规防火墙。在马来西亚,华为不仅部署了领先的5G网络(覆盖95%人口),其智慧油田、智慧机场等解决方案更是深度服务于当地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成为马来西亚打造东盟数字之都的核心伙伴。华为在当地大力推动人才本土化,目前本地雇员率已高达92%。通过建立多个本地研究所与创新中心,华为在当地培养了数万名ICT人才,深度绑定上千家本地合作伙伴,实现了从技术出海到价值共生的全面升级。
华为马来西亚子公司董事 叶中华
大马华为东盟学院副院长 刘青松
极兔速递则展现了运营效率与区域协同的力量,并成功将中国先进的物流技术和服务模式引入马来西亚本地市场。作为东南亚物流霸主,其在马来西亚的智能枢纽是其成功缩影。高速扫描卸货通道、全流程芯片追踪,以自动化与算法优化应对东南亚复杂物流环境。极兔速递以智能分拣破解物料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极兔速递与Shopee、Lazada等电商巨头共建RCEP关税优化通道,显著降低中企跨境物流成本,成为服务中国品牌出海的“大动脉”。其绿色物流园区实践,也契合了ESG全球化趋势。极兔速递在当地采取灵活用工策略,带动了当地就业。
极兔速递品牌经理 谭德林(中间)
MBN燕窝在马来西亚的成长则是一部以品质为基、用文化破壁的史诗。作为马来西亚首家获中国海关总署批准的毛燕出口企业,其成功源于全产业链与认证壁垒突破、双轨战略探路中国市场、文化赋能与错位竞争。MBN公司构建了马来西亚燕屋采集-净燕加工到中国广西深加工基地的跨境产业链,以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打通技术标准、获取权威JAKIM清真认证。众多像MBN这样的马来西亚优质品牌也都非常期望能够更高效地进入广阔的中国大陆市场,这也为致力于向国内引入高品质海外品牌的品牌营销与传播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马来西亚燕窝集团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曾文武
顶好水果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顶好水果作为马来西亚领先的榴莲出口企业,长期致力于推动马来西亚优质热带水果的全球市场布局,尤其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并建立起显著品牌影响力。顶好水果希望借力中马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入开展,能够在中国市场获得更长足的发展。
顶好水果有限公司市场拓展经理 郑福兴
凝聚华人力量的精神坐标
考察团一行对《星洲日报》的参访,令人印象深刻。作为一家创办于1929年的华文报纸,《星洲日报》早已超越了信息载体的范畴,成为马来西亚华人社群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文化灯塔和团结纽带。星洲日报相关负责人向考察团分享了一段跨越世纪的媒体精神图谱,帮助考察团成员加深了对星洲日报乃至当地社会、经济、人文的全方面了解。“我们用科技打破界限,让内容触动人心。无论时代如何变,我们的专业与操守始终不变。”
星洲日报 企业公关及业务促进总经理 陈金泉
“星洲日报不仅是媒体,更是华人世界的纽带。”从马来西亚华社“四大支柱”(华文学校、华文报、华人社团、华商)的生态格局看,星洲日报正是维系这个生态系统的关键纽带。当华商领袖穿梭于200多个福建会馆组织之间,当华文学校在知识竞赛中传承文化血脉,星洲日报始终在场记录、连接与守护。这种强大的社群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为中国企业进入马来西亚市场、快速建立品牌认知和信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传播平台和社群基础支持。中马商业合作中,星洲日报的桥梁价值日益凸显。吉隆坡Velocity购物中心聚集至少30家中国火锅品牌,霸王茶姬、兰州拉面成功扎根。星洲日报通过大版面报道中国马来西亚国际品牌大会等活动,为出海企业提供信任背书。其广告合作模式配合线上推广的整合方案,正符合中国企业“品效合一”的传播需求。
金旗品牌研究院的马来西亚之行,清晰勾勒出一条中国企业出海的“马来西亚路径”。金旗品牌研究院院长银小冬表示,马来西亚不仅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战略避险走廊,更是信任生态的培育沃土。真正的全球化,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扩张,而是双向的价值共生。“此次马来西亚之行是金旗‘商链全球’计划的重要起点。马来西亚作为跳板所积累的信任基建经验和建立的网络,将为我们接下来辐射和服务中国企业布局整个东南亚市场奠定坚实基础。”金旗品牌研究院愿继续作中国企业出海的“织网人”,让每一次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都成为品牌向上、社会向上的生动注脚。
站在马六甲古港眺望,郑和宝船与现代货轮在此相见,历史的涛声与时代的浪潮在此交汇。中国品牌出海的终极答案已然清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航图上,信任是最坚固的龙骨,共生是最辽阔的蓝海。中国品牌从破壁者到织网者的蜕变,正在将马六甲海峡的惊涛,转化为全球价值链的澎湃春潮。
关于金旗品牌研究院:
金旗品牌研究院专注于品牌文化及社会价值研究,链接全球政产学研资源,通过构建“战略智库-文化解码-价值重构”三维赋能体系,助力企业以品牌张力赋能商业价值跃升。
自2010年成立以来,金旗品牌研究院深度联动驻外使馆、国家文化传播职能部门、各国中资协会,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新华社等顶级机构,拥有150余位来自《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决策层、国际4A机构战略顾问团、常春藤学术联盟的顶尖专家,为企业提供资源整合及智库咨询。
金旗品牌研究院已与万华化学、宝马、拜耳、罗氏、比亚迪、字节跳动、京东、美团、DHL、中国移动、工商银行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中型企业,及超过1000家年营收千万级以上的成长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