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沪闽两省关于深化沪明合作、强化人才支撑的战略部署,充分展示高校青年学子服务地方发展的智慧与担当,搭建校地企协同发展的高效平台,6月28日下午,“沪明携手·智汇将乐”——省内外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调研成果汇报会暨青年人才座谈会在将乐县人才之家隆重举行。将乐县团委书记燕土金,将乐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龚娟玲,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党总支书记、研究生管理部主任王少飞,经金系研究生导师陈军博士,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淑兰教授,将乐县开发区、文旅局、文化馆、县招商服务中心、高唐镇等单位的分管领导及熟悉情况的业务骨干、非遗文化代表、重点企业代表,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经金党支部“红绿生金”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福建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出席。本次会议由将乐县团委副书记车欣洁主持。
解码产业突围,智献老区振兴
自6月25日以来,上海大学团队深入走访调研当地红色场馆、非遗作坊、种植基地、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将乐县产业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青年智慧与解决方案,助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会上,上海大学团队成员基于调研中了解的企业需求与发展困境,分别从企业出海、沪明合作、研学体验三方面提出建议。与会单位的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对此积极回应,尤其对将三明蔬菜引入上海“菜篮子”、支持本土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升产品差异化能力、AI赋能文旅沉浸式体验等建议表示认可。
专家座谈赋能,破题县域发展
在座谈会环节,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经金系研究生导师陈军博士作为特邀专家,与当地政府和企业代表深入交流。将乐县多家企业负责人纷纷提出发展痛点,如国际贸易壁垒、技术升级瓶颈、供应链成本高企、市场渠道滞塞以及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陈军博士基于自身丰富的经验和前期实践调研,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他强调,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多方合力:第一,借力高校的科研与人才资源,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落地;第二,积极融入区域协作机制,共建共享资源平台,降低综合成本,为拓展新兴市场、优化供应链布局提供有力支撑;第三,立足本土特色,深挖地域文化内涵,追求产品差异化与品牌高端化,提升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校地共建聚力,青衿驿站起航
随后,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与将乐县团委举行了共建授牌仪式。将乐县团委书记燕土金与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党总支书记、研究生管理部主任王少飞共同为“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研究生工作站”揭牌,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此次合作以社会实践调研成果为起点,通过研究生工作站这一平台,持续推动上海大学优质智力资源下沉,精准对接将乐县企业发展需求,在技术攻关与人才输送方面提供有力支撑。双方还将重点打造青年人才双向培育机制,依托红色教育、生态研学等特色活动,深化校地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一创新合作模式既为将乐县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也为高校服务社会、实践育人开辟了新路径。
智汇涌流,未来可期
上海大学实践团队成员深情表示:“此次将乐之行让我们深受触动。在深入基层的调研中,我们既看到了这片红色热土蕴藏的巨大发展潜力,更被当地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所感染。我们提交的调研报告虽显青涩,但字字都凝结着对将乐发展的真挚关切。”
汇青年之智,破发展之困;聚创新之力,筑共赢之基。目前,上海大学团队提出的多项建议已转化为具体实施方案,彰显出智力帮扶的实效。随着研究生工作站平台的持续建设和青年人才培育机制的不断完善,这股充满活力的“智力源泉”必将为将乐产业转型升级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注入更强劲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