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双墩镇尚岗村,养羊大户郝树君的名字远近闻名。从最初的"门外汉"到如今的行业"领头羊",他通过循环养殖、科技赋能和联农带农,不仅让自家羊产业规模逐年扩大,更带动周边农户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致富路。
变废为宝,循环养殖降本增效
走进郝树君的标准化羊舍,近4000只羊正咀嚼着粉碎后的草莓秸秆。长丰县作为草莓种植大县,每年产生大量秸秆废弃物。在政府引导下,郝树君将回收的草莓秸秆加工成羊饲料,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又大幅降低了养殖成本。"每天消耗10多吨草料,草莓秸秆占了主力,一年能省下不少钱。"郝树君算了一笔经济账。
羊舍内,绿色复合漏粪板和全自动清粪设备成了"隐形功臣"。羊群脚下无积粪,粪污通过自动化系统集中处理,转化为有机肥反哺农田,形成"秸秆喂羊—羊粪还田"的绿色循环模式,实现了养殖场清洁高效运营。
科技赋能,品种升级提升效益
"传统养殖靠经验,现代养殖靠科技。"郝树君深谙此理。近年来,他与高校院所合作,引进优质种羊,通过繁育改良推动品种升级。2024年,他的基地开始向省内外300多家养殖户提供优质种公羊,预计2025年羊只销售量将达5万只。
品种改良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肉羊生长周期缩短,肉质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强。郝树君介绍,新品种羊的养殖效益比普通羊高出20%以上,许多农户因此增收。
联农带农,"公司+基地+农户"共致富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郝树君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合作农户统一提供种羊、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既降低了农户的养殖风险,又保障了羊源质量。在他的带动下,周边及外地养殖户纷纷加入肉羊产业,年收入显著提高。
2024年,郝树君的养殖收入突破200万元,2025年预计增至300万元。但他更看重的是产业的长远发展:"未来要继续扩大合作规模,让更多农户搭上‘羊’快车。"
从"会养羊"到"慧养羊",郝树君用创新思维和实干精神,书写了一段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他的实践证明,传统养殖业只要插上科技和绿色的翅膀,就能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