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乡镇大地上,作风建设宛如一条坚韧的纽带,紧密连接着乡镇干部与人民群众,关乎着乡村的发展与振兴。它绝非短暂的冲刺,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
乡镇,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基层阵地。乡镇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影响着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地生根。回首过往,无数乡镇干部凭借着优良的作风,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披荆斩棘,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在疫情防控的前线日夜坚守,守护着群众的生命健康;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积极探索,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正是这些优良作风,让我们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凝聚起了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力量。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意味着乡镇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持之以恒地加强自身作风建设。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多到农户家中坐一坐,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制定方案、下达任务上,而要亲自到村里指导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实际问题,让乡村环境真正得到改善。
同时,乡镇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项目审批、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要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公平,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要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做到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任,树立起乡镇干部的良好形象。
为了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效,乡镇还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将作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作风优良、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进行表彰奖励,对作风不实、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严肃问责。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检查,定期对干部的工作作风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同时,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对干部的作风问题进行举报和反映,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作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路漫漫其修远兮”,乡镇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作为乡镇干部,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持之以恒地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乡村的发展和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银城铺镇 白欣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