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出版的第10期《求是》杂志刊发重要文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文章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让作风建设形成习惯、化风成俗,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八项规定精神,从“破”到“立”的深刻转变。学习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关键在于深刻领会其背后的政治意义和价值导向。八项规定不仅仅是条条框框的制度要求,更是一种从思想深处破除不良习气、树立清风正气的行动纲领。它要求党员干部从具体小事抓起,从日常言行做起,把规矩和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八项规定的落实,不是“一阵风”,而是要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从“破”旧习、坏规矩,到“立”新风、正气,党员干部必须带头转变作风,以实际行动推动制度生根发芽。要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警惕新变种、新表现,始终保持清醒和警觉,推动作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作风建设的核心,为民务实清廉。作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归根结底是要让党员干部回归初心使命,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实质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八项规定找差距、补短板,把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上,把心思用在解决人民“急难愁盼”上。简化会议、压缩文件、改进调研、厉行节约,都是落地见效的具体措施。各级党组织要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干部在阳光下干事、在规矩中用权。
久久为功,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八项规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治党治国的重要制度设计。党员干部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更不能心存侥幸、变通规避,必须持续强化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新时代新征程,对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与时俱进,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不断丰富作风建设的内涵和手段。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拓展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渠道,提升制度执行力和权威性。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八项规定为镜,校准行为偏差,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信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汇聚强大力量。
——太办金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