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铮)在低增长强通缩的新一轮经济转型中,总有一些行业先锋以创新创变为逆周期下低迷的市场开辟新径,许宏江便是这样一位极具创新创业的革新引领者。自1999年投身民航进入海南航空,他从一名普通的飞机维修技术员干起,凭借在职业训练中培养的“认真负责、刻苦耐劳、团队协作、准确迅速”的机务人格,从普通的技术岗位脱颖而出,被直接提拔到海口美兰国际机做COO助理,统管7个运行单位1000多人,先后应用飞机适航维修理念,在机场设备设施管理、能源管理、国际园林机场示范建设、机场道面评价等,为机场运行环境、生产效能、安全可靠性、服务创星,探索了诸多有益的管理实践,其中美兰国际机场中央空调能源合同管理创新,2007年6月22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其节能创新模式并采访了项目负责人许宏江。
在海航的13年工作经历中,许宏江先后经历航空工程维修、机场运行管理、集团战略规划、项目管理四大类6个岗位,先后考取了民航局CCAC基础执照、机型执照、六个西格玛黄带、惠普中国学员COBIT模型、民航安全负责人管理证书等,伴随海航从单体企业到多元化、国际化相适应的创业创新准备。2012年,他正式担任海南太美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面对创业新挑战,他带领团队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双领域同步发力,致力于解决民航业开航难、运营难、结算难的痛点。
在长期的行业观察与管理实践中,许宏江敏锐意识到,在传统人工调度模式下,机场不正常航班保障依赖延迟资源适配,但大面积延误将会导致保障资源的失衡,如空域流量管制、气象条件变化等导致延误频发。据行业统计,此类问题每年造成超百亿元的燃油浪费,同时严重影响旅客出行体验。基于此,许宏江结合运行大数据和航班时刻分布,主导研发出“一种航班时刻优化的方法和系统”。该系统融合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算法,构建起覆盖数千个参数的动态运算模型,可实时抓取航班流量、机场保障能力、气象预报等数据,自动生成最优时刻方案。在投入实际机场应用后,系统可使机场日均航班容量裕度提升18%,因时刻冲突导致的延误率下降32%,主协调机场每年可为航空公司节省燃油成本超千万元。这项创新成果因其技术先进性和实际应用价值,于2024年被斯贝瑞奖评为“年度航空行业最具创新力项目”,成为民航业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案例。该系统的成功应用,不仅为单一场景提供了效率提升范式,更向全行业展现了“技术+数据”驱动运营革新的可行性路径,推动民航业从数字管理向智能决策加速转型。
在解决了航班时刻分配问题后,许宏江发现另一个更深层难题:航空收益管理长期受制于碎片化数据,导致航空公司难以实时掌握航线收益动态,运力投放与市场需求错配的情况时常发生。针对该行业痛点,他将创新方向延伸至收益管理领域,研发出“基于航班收益数据的可视化分析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该系统通过搭建跨平台数据中台,整合票务数据、旅客画像、燃油成本、竞争态势等多源信息,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收益预测模型,以可视化大屏动态呈现各航线客座率、收益趋势等关键指标。截至目前,该系统已服务多家航空公司,累计优化航线网络超500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亿元,其核心的客流数据可视化技术被多家机场引入用于商业规划,推动了航空行业的数字化进程。
(图:许宏江参加2025年第三届中国国际通用航空与无人机发展大会主题演讲)
许宏江的创新力不仅体现在技术突破上,更在于对知识产权的战略布局。他组织申请授权专利46件,其中作为发明人主导33件,涵盖航线优化、数据管理、智能运维等关键领域。这些专利成果应用在“航遇”与“数聚空港”两大系统,不仅为企业带来364万元直接经济收益,更在全国各大机场及航空公司的运营中发挥作用。2023年8月许宏江当选海南省第三届南海创业人才称号。2024年12月,海南省知识产权局奖励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创新,其专利补贴额度在全省255家资助企业中位列前十,正是对其创新价值的权威认可。
从飞机维修车间到专利研发,从技术骨干到企业掌舵者,许宏江用二十余年时间书写了中国民航业的创新篇章。他带领团队研发的科研成果,不仅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难题,更从底层逻辑上革新了航空运营模式。中国航空业正沿着他探索出的创新路径,朝着更高效、更智能、更具竞争力的未来迈进。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许宏江用持续的技术突破证明:只有以技术为基石、以创新为动力,才能在传统产业中开拓出属于未来的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