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西溪,绿波漾古韵,橹声话千年。4月26日上午,西湖区留下街道,一场关于文化传承的盛会——杭州西溪文化研究会六届二次会员大会暨2025年年会在此启幕。这场集结了地方文史学者、文化工作者的聚会,不仅是对21年西溪文脉挖掘的致敬,更吹响了“大西溪文化研究”的号角。
“一部西溪史,半部杭州韵。”自2004年伴随西溪湿地开发工程成立以来,“西溪文化研究会”至今已走过21个年头,参与了历史文献、地名历史、人物故事、亭台楼阁、书院古村、信俗物产等几乎全部西溪湿地历史文化的挖掘。
会议现场,会长金永炎做了全面的工作报告,总结了西溪文化研究会一年来的工作成就。特别是设立了研究会的公众号,改版了《西溪风情》,参与留下街道新编《西溪沿山十八坞》等工作,进一步扩大了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金永炎表示:未来,研究会将基于区市政府文化建设的方向,设定推动“大西溪文化研究”,力求拿出更多的研究成果回馈社会。
会后,全体会员参观了留下街道“1129社区中心”和留下历史文化街区。因南宋时期"西溪且留下"的典故而得名,留下街道是古西溪的核心地带,沿河而建的留下老街,至今保留着明清商埠的肌理。如今,这条"活着的历史长廊"已成为西湖区乡土文化的立体教科书和重要展示窗口。
其中,最具创新性的当属"1129社区中心"——这个以南宋建炎三年宋高宗驻跸西溪的历史事件命名的文化地标,巧妙地将宋韵美学融入现代社区治理,成为了西湖区“文化经济”的创新点。
“21年前,我们西溪文化研究会因湿地保护而生;如今,也正将‘文化湿地’的概念写入城市基因。清代学者厉鹗曾说‘西溪水潋滟,幽绝似潇湘’时,今天在这里,我们听见的不仅是诗句的回响,更是一曲古今和鸣的‘文化复调’。”西溪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俞长寿这样说。(俞长寿 张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