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见到高睿知时,是在江阴童声之家的一间录音教室。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琴键上,教室里回荡着几个孩子的练声声部,清亮而充满张力。他站在角落里,认真地听着孩子们的演唱,不时微微点头,嘴角浮现出略显温和的笑容。他的眼神里没有评委的严苛,却有一种导师般的耐心与欣慰。
“我希望孩子们能用歌声表达真实的情绪,这才是声音的意义。”他转头对我说,语气平实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这是高睿知,原名高之达——一位把“声音”当作一生使命的人。
毕业于江南大学的他,如今已是童声之家(江苏)培训有限公司的校长、上海润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以及多个音乐教育品牌的创始人。乍看简历,这些头衔或许显得冰冷,但在他的教学空间里,每一段经历都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温度。
十八年,站在声音教育最前线
回顾十八年的声乐研究与教学经验,高睿知从未脱离过第一线。他曾在无锡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担任声乐讲师,也曾在江阴市实验小学做特聘声乐指导讲师,指导超过2000名学员走上艺术的道路。有些学生考入音乐学院,有些则在各类演出中崭露头角,而更多的,是在一次次的练声和登台中,找到了自信和梦想。
“我始终觉得,声乐教学不是培养‘小明星’,而是帮助孩子们建立对音乐的认知和热爱,形成一种用声音与世界交流的能力。”高睿知这样解释他的教育理念。
“艺术最大的魅力,不是比赛的奖杯,而是点燃一个人内心的光。”他说。
在比赛评委席上,也在幕后播种希望
这些年来,高睿知不仅是教学者,也是无数大型赛事的常客。无论是“璀璨中国”青少年国际艺术交流声乐组评委,还是“未来之星”少儿才艺大赛的特邀专家,他总是在评委席上认真聆听、谨慎打分。但他更在乎的,是舞台下那些尚未被发掘的声音。
“比赛固然重要,但评委席不应是审判席,而是一个识别潜力、点燃激情的舞台。”他坦言。他多次在比赛后,主动联系表现欠佳却极具潜力的选手,为他们做指导。有人因此坚持了艺术之路,也有人在失败中学会了成长。
他的付出也多次被认可——从2010年获得声乐专业金奖、2012年荣膺“优秀园丁奖”,再到2023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每一份荣誉背后,都是一段段耐心守护的故事。
“我们是在用声音治愈人心”
采访过程中,高睿知时不时会提到“润耳”这个词。这个由他亲自创立的教育科技品牌,如今也成为了他推动声乐教育科技化、系统化的重要平台。通过在线课程、远程指导与AI声波分析系统,他希望把专业的教学资源送到更多的孩子手中,尤其是偏远地区。
“未来的教育,一定不是集中于大城市,而是让每一个有梦想的孩子,不被地域所限。”他说这句话时语速很快,眼神闪着光。他正在用行动践行这份信念——把音乐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土地。
从舞台到社区:音乐的温度,不只在聚光灯下
2024年10月,他参加了“重阳寄深情 金秋感党恩”社区公益演出活动。当他站在舞台中央,演唱《在一起》时,许多老年观众跟着轻轻哼唱,那一刻,音乐不再是技巧的比拼,而是一种情感的传递。
“声音是有温度的,它可以抚慰孤独,疗愈伤痛。”这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正在用自己的人生,诠释这句话的深意。
采访结束时,教室外的孩子们正围着钢琴练习,小小的嗓音交织成温柔的旋律。高睿知站在窗前,像一个守望者,注视着他们的每一次发声,每一个进步。他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也不渲染自己作为企业家的成功,他更愿意被称为一个“声音的播种者”。
“孩子们的歌声,就是这个世界最纯粹的回响。”这是高睿知留给我的一句话。
走出童声之家,天色已晚,而那些尚未散去的旋律,却在心中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