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党员干部是时代的弄潮儿,更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在基层这片广袤的土壤中,唯有以“匠心”深耕、以实干开路、以创新破局,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留下坚实足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社区治理到产业发展,青年党员干部既要锤炼“铁肩膀”,也要锻造“真本领”,更需涵养“新思维”,让青春之花在扎根一线中绽放光彩。
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精神磨炼本领。基层是锤炼能力的“练兵场”,也是检验初心的“试金石”。青年党员干部初入一线,面对复杂的矛盾、琐碎的事务,难免有“本领恐慌”的焦虑。唯有像竹子般“咬定青山”,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方能破茧成蝶。王阳明曾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作为初入基层的青年干部,从听不懂方言到能与村民彻夜谈心,从分不清农作物到参与制定产业规划,每一步成长都源于直面问题的勇气。青年党员干部当以“空杯心态”向群众学习,以“钉钉子精神”钻研业务,在破解难题中练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真功夫。
以“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精神真抓实干。“纸上得来终觉浅”,基层工作最忌“纸上谈兵”。李大钊先生告诫青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我曾目睹一位青年党员干部为推广生态农业,连续三个月蹲点田间,记录作物生长数据,最终用科学方案说服村民转型。这启示我们:解决问题没有捷径,唯有“脱下西装换农装,卷起裤腿下泥塘”。青年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办公室,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双手触摸民生,在防汛抗灾的堤坝上、在产业升级的车间里、在矛盾调解的院落中,以“躬身入局”的姿态将政策转化为惠民实效。
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开拓创新。守正创新是青年党员干部破局的关键。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精神,在新时代依然闪耀。面对基层治理中的“老大难”问题,既要传承经验,更需突破思维定式。我曾参与搭建村务公开平台,用数字化手段整合公共服务资源,让村民群众也能“一键查询”村内事务;在农产品滞销时,青年团队尝试直播带货,让山货飞出乡间。韩愈言:“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创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基于实际需求的“破冰之旅”。青年党员干部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新技术、新理念激活基层发展的一池春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青年党员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一线淬炼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让匠心与创新共同照亮奋进之路。(亮甲店镇卢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