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小的电池,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科技含量?连续畅销32年,市占率高达85%,南孚电池为何能在行业中屹立不倒?近期,央视网主持人常婷携手奥运冠军、南孚代言人马龙,走进南孚聚能工厂,揭开了智能化碱性电池制造的神秘面纱,展现了南孚电池背后的科技实力。
智能化生产线:科技赋能,效率飞跃
走进南孚聚能工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井然有序的生产线。机械臂和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机器人在精准地更换电池隔离膜,偌大的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这正是南孚电池追求自动化、智能化的成果。通过自动化设备解决人力问题,通过AI技术优化设备运行,南孚聚能工厂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数智工厂”的转型。据悉,整个工厂仅有300多名员工,大多集中在包装车间,而生产线上的核心环节已完全由智能化设备掌控。
南孚的生产线,每分钟可生产900节电池,堪称电池界的“加特林”。每一节电池在出厂前,都需要经过415道严格的检测工序,确保其性能和安全达到高标准。这种高效、精准的生产模式,正是南孚电池科技实力的体现。
科技创新:从材料到工艺的创新升级
南孚电池的背后,是制造业不断突破创新的缩影。一节小小的电池,竟拥有500多项研发专利,这也是南孚电池发展数十年来的底气。南孚电池的研发团队始终秉持“科技创新就是‘卷’自己”的理念,不断挑战技术极限。
为了让电池容量更大,南孚聚能环4代电池选用了厚度仅为0.16mm的超薄合金钢壳,在标准尺寸下节约更多内部空间;通过优化隔膜纸材料,提升了电池的放电效率;借助精密仪器检测,研发团队能够快速获取电池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特征,找到最佳的颗粒大小组合和黄金配比,从而最大化电池的能量密度和耐用性能。
南孚电池的“聚能环”技术体系,正是其科技创新的集大成者。聚能环并非只是电池底部的一个环,而是一整套让电池更加耐用的技术体系,包括内部正极的聚能锰环、负极的聚能配方、环形精钢外壳和高密度聚能材料等。据悉,南孚将推出的“聚能环5代”电池,将再次挑战电量极限,为消费者带来更持久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