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上午10时,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承建的国内最大的空间斜跨偏态系杆拱桥——惠州鹅城大桥正式通车,标志着这座国内罕见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城市景观桥梁正式建成,惠州“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取得关键进展。
鹅城大桥位于惠州市惠城区,大桥全长1119.5米,为四跨连续斜跨异形系杆拱桥,采用钢梁钢拱结构,横跨630米东江水域,按双向6车道设计。其中,大桥主桥主跨180米,为国内最大的空间斜跨偏态系杆拱桥,具有卵石层厚围堰施工难度大、拱肋造型新颖加工复杂、桥面距顶58.9米吊装困难等难点,是一座“景观标志性强、结构复杂、创新度高、施工难点大”的科技攻关型桥梁。
据中铁广州工程局项目负责人介绍,建设过程中,项目技术团队采用BIM技术全程管控、内河3×45米航道宽幅钢梁无支架不封航分块安装、空间异形拱55米超长节段精调快速安装等技术,先后解决主桥承台及钢梁、拱肋等多个施工难题,完成桩基施工、钢梁架设及大桥合龙等重要节点,为全线通车目标稳步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桥主桥ZP3承台是鹅城大桥全桥最重要控制性节点,具有“五最”特点,即整座大桥难度系数最高、钢筋混凝土体量最大、混凝土浇筑最厚、承台面积最大、承台围堰最深。同时,浇筑过程必须一次性浇筑成形,对施工工艺要求高。项目邀请具有丰富深水桥梁施工的技术专家现场指导,浇筑过程中,搅拌站和施工现场全员按计划采取24小时不间断轮班模式,项目技术负责人全程现场盯控,确保了施工过程紧张有序、安全可控。
在钢梁架设通航过孔方案中,通过与设计单位沟通,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通航孔由原来的满堂支架法优化为纵向分段法,优化了通航孔处钢梁支架3次插、拔的繁琐工作,既节省大量钢材投入,又缩短工期约1个月。同时,项目技术团队对重难点技术进行科技攻关,首创了震动搅吸大吨位双臂钢围堰下沉技术,先后研发了“一种大直径钢筋笼快速下放装置”等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及发明专利,在安全优质、精准高效推进大桥建设的同时,形成一批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为行业内同类型城市桥梁提供了技术参考。
作为惠州规划建设“内畅外联”城市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城区新增过江通道的重大工程。大桥建成通车后,将成为惠州城市文化精神的新景观,联动东江两岸惠民兴业的新动脉,展示鹅城鲜明城市特征新的网红打卡地及粤港澳大湾区自然与人文诗意结合的大型桥梁艺术品。